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4月10日08:54|來源:海外網|字號:
另一方面,與日本“鯨組”低下的封建附庸地位不同,歐洲的捕鯨業由商業資本來組織經營,早在16世紀晚期,就出現了像英國莫斯科公司這樣的專營捕鯨企業了。於是,在商業資本追逐利潤動力的驅使下,西歐各國捕鯨船的捕鯨數量和活動范圍都以日本無法企及的速度擴張著。到了18世紀,各國捕鯨船隊的航線及其后勤基地(通稱“捕鯨站”)交織而成的網絡已經覆蓋了南北大西洋的大多數海域。
然而,大西洋的鯨類資源也以驚人的速度在不到兩個世紀的時間裡消耗了大半。隨著18世紀晚期工業革命的興起,歐洲新興工業國對制造肥皂和潤滑油的優質原料——鯨脂的渴求日甚一日。為了尋找新的鯨群,西歐國家以及美國的捕鯨船隊駛入了更為廣闊的太平洋水域,甚至在日本沿海出沒。
如果說在19世紀叩開中國國門的是販運鴉片的飛剪船的話,那麼叩開日本國門的便是這一支支捕鯨船隊了。從19世紀初開始,歐洲各國和美國的捕鯨船便不時出沒在日本近海,並時不時地登陸尋找淡水和食物。這些外國捕鯨船不僅給日本的國防造成了壓力,還搶奪了日本近海的鯨類資源。其中,尤以美國的捕鯨船隊對日本捕鯨業的刺激最大。1858年,美國根據與日本之間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安政日美友好通商條約》,取得了在日本設立捕鯨站的權力。於是,到19世紀下半葉,長期活動在日本近海的美國捕鯨船達到了500多艘。這些平均排水量達到400多噸的“海上工廠”不費吹灰之力就壓垮了日本的傳統捕鯨業。並且,隨著1870年代以后蒸汽動力捕鯨船和挪威“斯文式”捕鯨炮的投入使用,使得美國人的捕鯨能力又前進了一大步。美國人的濫捕,使得日本近海的鯨類資源迅速枯竭,這迫使日本的捕鯨船不得不駛入風高浪急的遠海去尋找機會。在1860-1870年代,日本各地鯨組船毀人亡的事故接連不斷。在1877年發生的著名“大露脊鯨漂流”事件中,有110名鯨組成員遇難。在這樣連續不斷的打擊下,日本延續了270多年的傳統沿海捕鯨走到了歷史盡頭,鯨食的紅火勁也一去不復返了。
![]() | ![]() |
(責編:宋勝男)
5000年,露脊鯨,鯨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