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2013年11月01日08:18|来源:海外网|字号:
另方面,虽然马英九的“活路外交”被台湾绿营讥评为流失主权的“外交休兵”,但其近期访问中南美并低调过境美国,并未引起中共外交部门的抗议,对此,马英九自喻两岸关系是一种“微妙的平衡”,而在其执政后,邦交国维持既有的二十二个国家,而免签证国家则高达132个,此一数目改变了台湾过去的“凯子外交”、“银弹外交”的负面形象,也使两岸不再在国际外交上比赛洒钱。固然,其中内情是否透过两岸秘密会商,外界不得而知,但至少这也是两岸政治互信重要的成果。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如中国大陆能在WHO、国际民航、气象组织,乃至此次论坛,另一重点主题TPP与Recp等国际经贸整合组织中,展现更高的善意,不再反对甚或支持台湾加入,相信不仅可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即连军事互信、和平协议的签订都可乐观期待。
四、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可行措施
目前中国大陆已经和俄罗斯、印度、东南亚国协、上海合作组织等国家或区域组织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关于互信机制建立的原则、程序、内容方面的经验相对成熟,从实务与理论的观点言,“军事互信机制”的具体内容包括:
(一)、透明化措施︰指将军事能力与活动公开,以获得敌对及周边国家的信任,避免产生误解的情况。常见的具体措施包括︰事前知会要求(prenotification requirements)、军事资讯交换(data exchange)与志愿观察(voluntary observations)。
目前两岸仅有行之有年的定期发表国防报告书的作为,未来可以考虑对演习内容、时间、兵力规模事先告知,并且开放双方高阶军事人员互访以增加互信。另外,军事资讯欠缺透明化一直是中国军事发展最为人诟病之处,也是国际社会议论“中国威胁论”的主因之一,中国也可透过提高军事透明度来降低国际社会对中国军事威胁的疑虑。
![]() | ![]() |
(责编:牛宁)
和平协议 和平发展 兵棋推演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京ICP证130063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