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2013年11月01日08:18|来源:海外网|字号:
因此,综合考虑两岸关系发展现实状况,仍然要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求同存异、良性互动、相向而行,吾人主张在解决政治分歧问题时要更发挥耐心,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在目前两岸双方正式的政治会谈时机还未成熟的情况下,两岸当局应鼓励民间开始对话,例如:举办民间性质的两岸和平论坛,民间军演相互参访、两岸智库、学者和有代表性的人士探索解决两岸政治关系、军事安全、涉外事务等方面问题的途径和办法。而民间具有专业、公信力的学者、专家、智库或NGO(NPO)在此议题上的辩论、共同研究,将较政府部门灵活、宽阔,一旦形成较大共识,也可藉由两岸民间人士的机制作为未来政治互信、军事互信具体规擘的平台,但此平台需获两岸政府适度的授权与信任,非取代两岸政府的功能,与时俱进时机成熟后,型塑成为正式的互信机制,民间力量则可进而为监督、仲裁的功能性角色
五、两岸应以同理心、尊重、包容、欣赏、分享,共创双赢
最后,吾人以为,台海和平发展已成为两岸人民最大之共识与互利共荣的公约数。为了长远的和平稳定,以及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已然成为其中最重要的“杠杆”;然而,此一课题尚须两岸共谋共识,而非单方面主导或一厢情愿,具体而言,在大小、强弱立判的态势下,若要台湾人民对大陆建立更具体的信任与信心,尤需中国大陆当局以泱泱气度及高度智慧,主动采取具体行动化解台湾战争与敌对的疑虑,才能深化两岸和平发展的具体内涵。
其次,经济贸易的让利,固然为台湾所需,但若只及于此,即便再多的让利,也可能因不放弃对台武力威胁的论调,而前功尽弃。再者,若两岸领导人,对两岸关系的前景,未能有开明前瞻的视野、务实稳健的治理,将难以得到人民的信任,若然,则“和平”不仅将沦为口号、任何“互信”的措施也将只是见树不见林的形式主义。
另一方面,台湾的民主固有诸多弊病尚值检讨,但“民主”乃台湾“必要之恶”,因而笔者以为,大陆可以更宏观、开阔的心胸,看待、乃至接受台湾的民主运作。坦言之,“中华民国”的体制已然成为不分政党、蓝绿共同的价值与运作平台,也是所有台湾人民最大的共识;故而,即便台湾再次政党轮替,对台湾人民而言,绝非国体、国号的改变,而是执政者的更迭而已,而这必然也会成为“民主台湾”的常态。大陆实应以平常心相待,如此才能“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而非只将两岸关系的成败与否委之于特定政党或政客。总言之,要建立两岸军事互信,必须在台海和平稳定的前提与大环境下,以台湾人民为主体,依照民主运作的规范循序渐进;如此,互信必能更为深耕厚植,军事互信乃至和平协议,也才能水到渠成。
![]() | ![]() |
(责编:牛宁)
和平协议 和平发展 兵棋推演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京ICP证130063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