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英報:想讓中國發揮作用,美國須放權【2】

2013年06月08日08:54來源:金融時報字號:

摘要: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薩勃拉曼尼亞:中美經濟摩擦可能削弱全球經濟賴以運轉的多邊機構。出路是由美國和中國達成“大妥協”,即美國放棄部分權力,以換取中國發揮更大的全球領導作用。

  “大妥協”將包括哪些內容?美國應該努力增加中國在IMF和世行等多邊金融機構中的權力與影響力,使其與美國和歐洲平起平坐。美國、尤其是債台高筑的歐洲,不應繼續在這些機構中掌握否決權——但如果它們繼續擁有否決權,那麼中國也應該有。美國應該積極推動人民幣崛起,成為一種國際儲備貨幣。隻要中國樂於合作,美國應該暫停TPP和TTIP等歧視性倡議,轉而支持由WTO牽頭的新的自由化倡議。

  就維護開放經濟體系而言,中國要做出自己的貢獻,不妨提議大幅擴充IMF的規模,為防范全球經濟沖擊提供集體保障。中國應當致力於發起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不妨稱之為“中國回合”),在這個回合的談判中,中國將建設性地致力於開放其市場,以換取伙伴國家解決中國的某些關切。要使這一切具有可信度,中國就必須願意在國內採取措施,開放金融與外匯市場,並縮減國家資本主義的存在。

  美國有什麼理由願意割讓權力?如果中國在現有機構中獲得更大權力,中國就將具有維護這些機構的更大動力。例如,如果人民幣成為一種儲備貨幣,中國就將不願做危及這種地位的事,比如把外國人擋在本國市場門外,或者踐踏產權。如果中國在世行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將不會那麼熱心地構建金磚國家銀行。多邊主義能夠界定正當行為的標准,從而有助於約束中國。在外界對中國施加影響力的底氣趨於枯竭之際,這種軟實力是僅存的少量武器之一。

  中美應達成“大妥協”

  在國內面對各種緊迫挑戰之際,中國又為何願意承擔額外的責任?因為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中國的再平衡戰略(從高水平的資本投資轉向消費)要求發起新一輪自由化努力,改革國有企業,開放金融市場。這也是外部人士所樂見、開放的貿易體系所需要的局面。同樣,中國通過加強IMF,將獲得防范全球金融不穩定的保障﹔全球金融不穩定對出口導向型的中國經濟將是代價慘重的。

  二戰后,美國留下了一個開放、基於規則的多邊經濟體系,即便作為一個首屈一指的強國,它自己並不真正需要這一體系。如今,處於相對衰落的美國,需要把這套體系當作抵擋崛起中的中國的最佳防線。要做到這一點,美國必須抵制本能反應,擁抱自身利益——通過放棄部分權力。

  (原題:中美應達成“大妥協”。本文作者阿文德·薩勃拉曼尼亞是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高級研究員)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