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鮑盛剛:如果民主是一種工具【2】

2013年06月28日14:55來源:四月網字號:

摘要:美國向世界輸出民主,最遭詬病的是它的“雙重標准”。從“顏色革命”,到近年來的“阿拉伯之春”,美國都在“支持民主”的旗號下推波助瀾,既有明面上的搖旗吶喊,也有暗地裡的傾力相助,甚至公開動用武力支持反對派推翻政府。

美國奉行“選舉至上”的民主標准,輸出民主實際上就是輸出選舉,而且選舉必須是西方式的多黨競爭選舉。按照這個標准,美國把世界上的國家分為“民主國家”和“獨裁專制國家”。隻要搞了西式選舉,即使國家治理敗象叢生,甚至還停留在部族割據的原始落后狀態,也成了“民主國家”﹔如果不搞西式選舉,即便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進步,也還是“獨裁專制國家”。而且,隻要是美國認定的“民主國家”,自然有人權,沒有也有﹔被貼上“獨裁專制”標簽的國家,則注定無人權,有也沒有。同樣是選舉,美國的態度也大不一樣。別國的選舉結果符合美國利益和心願的,美國就承認,就歡呼“民主的勝利”﹔不符合的就不承認,就攻擊“選舉舞弊”,直至煽動和支持反對派通過“街頭政治”推翻選舉結果。發生“顏色革命”的國家大都如此,幾乎已經模式化。

進入新世紀以來,拉美左翼政黨在強大民意支持下通過選舉先后在許多國家上台執政,其中包括著名的“反美斗士”委內瑞拉的查維斯、玻利維亞的莫拉萊斯等,但是對這些國家,美國是絕對不會送上“民主典范”桂冠的。伊朗也搞選舉,而且競爭性頗強,但美國從來不承認這是民主。2006年巴勒斯坦立法機構選舉是在西方派出的國際觀察員監督下進行的,但勝選的哈馬斯卻被美國定性為“恐怖組織”。

由此可見,所謂“雙重標准”歸根到底是一種標准,就是美國利益的標准,就是以親美還是反美劃線。9·11”事件后,美國借機接連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兩場戰爭下來,仗好打,民主卻不容易建。阿富汗的“民主選舉”是在美國大兵槍口下的選舉,除了美國支持的人選根本不可能選出其他人,這樣的“民主”實在沒有說服力。

美國想把伊拉克打造成伊斯蘭世界的“民主樣板”,結果深陷泥淖不能自拔,伊拉克人民卻為此付出了巨大的生命財產代價,至今仍然是暴力血腥事件不斷。“阿拉伯之春”反映了西亞北非地區人民尋求變革、發展的願望和訴求。美國對“阿拉伯之春”並非一開始就支持,因為變革浪潮沖擊的多是親美政權。美國的態度,經歷了從茫然猶疑到看風使舵、從搖旗吶喊到大打出手的變化過程,前者體現在突尼斯、埃及的劇變中,后者則在利比亞沖突中上演,是否在敘利亞重演還要看。無論是見風使舵、選邊站,還是動用飛機炸彈“支持民主”,說到底還是以親美、反美劃線,是為了順勢而為、摘取“阿拉伯之春”的勝利果實。

顯然,如果把民主化等同於美國化與西方化這是荒謬的,如果不僅如此認為,而且不惜用武力或者用其他方式去推行,那麼就是反民主的,實際是民主已經成為推行國際社會專制統治與霸權的一種工具與一根大棒。民主是什麼?民主就是自由與平等。自由與平等是什麼?就是相互尊重,寬容,允許有不同的選擇和不同的發展。如果不能容忍不同的選擇和發展,那就沒有自由與平等,沒有自由平等,就沒有民主。民主不容置疑的是一種普世價值,因為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民族,沒有一個國家不喜歡民主,喜歡自由與平等。民主是一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而且與本國歷史文化傳統密切相關,民主將依然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終結,但是顯然民主不等同於美國化與西方化,對此認識本身就是民主發展的表現和結果。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