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南方都市報: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與新政

2013年07月01日09:18來源:南方都市報字號:

摘要:以今日眼光視之,新政是一項試驗性工作,它超過美國以往所有改革措施,但又止於法西斯國家的極權主義。聯邦計劃和官僚體制的膨脹沒有導致自由被壓制,甚至可說更多人得到了政治參與的機會。

1929年秋,美國股市開始崩潰,10月29日,即所謂黑色星期四,工業股票指數下跌43%,此后繼續下跌,最低時竟達88%。數百億美元市值蒸發,許多股民傾家蕩產。接下來是金融系統危機,1930年-1933年之間,9000多家銀行不是徹底破產就是關門停業以逃避破產,存款額損失達250億美元。銀行倒閉,貨幣供應不足,導致通貨緊縮的瘟疫,投資、生產和消費都急劇減少。到1932年,美國失業率高達25%,1700萬個勞動力失去工作。在二戰真正解救大蕭條之前,美國失業率從未低於15%。

美國人對成功的信奉並未被大蕭條摧毀。《超人》漫畫在1932年問世,給黯淡絕望的世界打開一扇不無自欺色彩的樂觀之窗。卡耐基《如何交友並影響他人》在1936年出版,提倡個人進取,鼓吹改善自我、適應環境和融於群體,為失意者設計通向成功之路。

面對大蕭條,胡佛政府的應對進退失據。美聯儲在1931年秋提高利率,進一步造成貨幣供應下降,生產下滑,蕭條更加劇烈。次年美聯儲被迫採取公開市場操作,一度增加貨幣供應,但由於胡佛政府對挽救金本位的錯誤信念,不久就放棄公開市場操作。與此同時,胡佛政府更做出愚蠢的增稅決定,這完全是自我虐待的經濟政策,增稅隻能使企業家和消費者減少投資、生產和購買行為,至此,蕭條怪獸再無法被關入籠中。

1933年3月,當富蘭克林·羅斯福宣誓就職時,美國仍處於巨大的蕭條中。貿易流通如冰河凍結,工業萎靡不振,枯葉樣的企業隨處可見,農產品沒有市場,千家萬戶的多年積蓄付諸東流。羅斯福在就職演講中說:“我們唯一應該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又說:“這個國家要行動起來,現在就行動起來。”

羅斯福開始行動。在百日新政中,他重組銀行系統,廢除金本位制,讓聯邦政府承擔救濟工作,向農民提供貸款援助,維持農產品價格,還向國會提交了國家工業復興法,以同時提高工資和價格。

羅斯福的行動並未獲得普遍支持。當他宣布美國准備放棄金本位時,預算署長道格拉斯警告說,這可能導致通貨膨脹和經濟混亂,羅斯福沒有理會。會議結束時,道格拉斯對同仁哀嘆說:“這是西方文明的終結。”

現在看來,是二戰,而不是羅斯福新政,帶領美國真正走出蕭條。1939年,美國工業總產值仍低於1929年的水准,這說明美國政府耗時十年的復蘇經濟的努力並未成功。是二戰為美國提供了促進經濟發展的需求,吸納了大量閑置勞動力。由於歐洲處在納粹德國陰影之下,刺激黃金從歐洲向美國重新流入,導致美國貨幣供給恢復這是美國走出蕭條的最后推力。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許多企業家和自由派人士都對新政展開猛烈抨擊。大銀行家摩根對新政非常抵制,認為這是一條毀滅之路。他的家人甚至警告訪客切勿在摩根面前提及羅斯福的名字,以免激怒摩根而使他的血壓升高到危險點。一位自由派專欄作家在雜志上撰稿,將反對新政和保衛民主相提並論,而且上升到313年君士坦丁大帝保衛異教信仰和1793年歐洲保衛神聖羅馬皇權的緊迫程度。

以今日眼光視之,新政是一項試驗性工作,它超過美國以往所有改革措施,但又止於法西斯國家的極權主義。聯邦計劃和官僚體制的膨脹沒有導致自由被壓制,甚至可說更多人得到了政治參與的機會。隻要言論、結社和政治參與的自由尚存,美國就不會走上德國、意大利的道路在這幾個國家,人民被吸入整個政治體系,不是通過憲政民主,而是通過獨裁者或專制政黨的操縱。通往奴役之路在美國並未鋪就,即使遭遇大蕭條和混亂,這個國家的自由之根也沒那麼容易枯萎。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