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王垚烽:放下借口抱怨,從今起“常回家看看”

2013年07月01日10:57來源:新華網字號:

摘要:如果說,物理上的空巢是我們這個時代不可避免的“社會悲劇”,那麼盡量減輕父母心靈上的“空巢感”則是為人子女者必須承擔的義務。

7月1日起,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將正式施行:家庭成員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人分開居住的,應經常看望或問候﹔禁止歧視、侮辱、虐待或遺棄老人,禁止對老人實施家庭暴力。許多媒體在報道這條消息時,不約而同地使用了“明日起,不常回家看望老人將屬違法”的標題,並呼吁“各位,有時間就常回家看看爸媽吧”。

作為傳統道德“百善之先”的“孝”,如今似乎正在遭遇嚴峻挑戰。一方面,現代化、城市化帶來的人口流動正在迅速抽走農耕社會“四世同堂”下敬孝的現實基礎。父母與子女天各一方所產生的贍養難題,正日益成為一個廣受關注的社會問題。根據我國首部老齡事業發展藍皮書《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披露的數據:今年全國空巢老人規模將突破1億大關。

另一方面,空間上的距離也在悄然加劇兩代人情感上的疏離,甚至“多年春節未曾回家”還被一些媒體宣揚成愛崗敬業的表現。以至於有老人不得不發工資請子女回家,有老人因全家聚會時小輩各自把玩手機,一怒之下摔盤離席。荒誕的情節、孤寂的靈魂令人喟嘆: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

這種情況下,“敬孝”開始成為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從新“24孝”行動標准的頒布到新版《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修改、施行,幾乎每一次都會引發關於“如何敬孝”的爭論。有人認為,不應將道德問題上升到法律﹔有人質疑,相關標准、規定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還有人抱怨,高強度的城市競爭與工作壓力大才是造成子女“不常回家看望老人”的“罪魁禍首”。

平心而論,人們的上述抱怨、訴苦、爭論並非空穴來風、矯作姿態。但如果我們能有老人對子女的一半思念回饋他們,那麼這些困難還能阻擋我們回家的腳步嗎?冷靜下來想一想,我們是否把太多的精力花在了與客戶應酬、與朋友狂歡以及個人的消遣娛樂上了,而這些時間原本可以用來回家看看的。

如果說,物理上的空巢是我們這個時代不可避免的“社會悲劇”,那麼盡量減輕父母心靈上的“空巢感”則是為人子女者必須承擔的義務。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不妨以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施行為契機,重新審視那久已未曾溫存的父子、母女之情,放下借口與抱怨,從今天起,常回家看看。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