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日媒:中國外長與15國外長會談唯獨沒有日本【8】

2013年07月03日15:13來源:鐵血社區字號:

摘要:從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釣魚島的戰略價值是重大的,它不僅在於島嶼本身7平方公裡的主權標志,而且在於其潛在的經濟與軍事價值。

  日本東京大學加藤泰浩副教授和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在太平洋公海海底發現埋藏了巨大面積的稀土礦。而且其藏量可能達到1000億噸。這條消息被刊登在3日出版的英國雜志《自然-地球科學》上。稀土是高科技產品不可缺少的物質,對智能手機、混客動力車等產品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在中國擁有全球年生產量的90%以上。去年7月開始中國為了確保存儲對稀土出口減少了9。3%,價格迅速上升競爭激烈,讓稀土礦物市場更加緊缺。

  釣魚島主權與戰略價值在當代國際關系中,人們遵循的原則之一是“利益乃交往的籌碼”,這種利益至上的原則支配著各國政治與外交行為。日本國內的某些人對釣魚島的狂妄之言和無禮之舉,正是出於對這不大的海上荒島主權歸屬所帶來的巨大利益的垂涎。說穿了,日本與我爭奪釣魚列島的權所有,不是為了幾座荒島而發。日本的眼光緊盯著的是釣魚島潛在的巨大經濟和軍事價值。奪取釣魚島是日本企圖對我國東海海域海洋資

  源進行爭奪的重要而關鍵步驟。同時,這幾座島嶼的歸屬也直接影響著日本由經濟大國向政治大國邁進、甚至恢復軍事大國地位的戰略步伐。

  如果我們翻開歷史,尋找釣魚列島主權的源頭不難發現,中日之間對此真正有所爭議並形成第一次爭端高潮的時間是本世紀70年代初。在此之前的近百年內,包括二戰結束后的20余年時間,日本都是在偷偷摸摸地干著竊取釣魚島主權的勾當。1968年聯合國亞洲經濟委員會通過對台灣海峽以北海底資源的勘測,發現括釣魚列島在內地廣大東海海域蘊藏著十分豐富的海底石油資源。這使受資源短缺、石油缺乏困擾的日本對這一地區發生了濃厚興趣。由此日本政府才在戰后首次正式提出了對釣魚列島的主權要求。換言之,如果不是對新發現資源佔有欲望的驅使,很難說日本會在這一時候提出它的所謂主權的問題。

  1969年5月,日本沖繩縣八重山島公所派出水警和工程隊,登上釣魚島並設立了水泥標柱式“國標”,還欲蓋彌彰地在島上清除了中國人留下的痕跡。1970年8月31日,日本有關機構通過法律,確認所謂“尖閣群島”屬於日本。在此基礎上,日本採取種種措施加速釣魚島的“日本國土化”進程,不僅向那裡派出調查團和測量船,還用巡視船將人員和器材運往釣魚島,並非法在島上修建了直升機機場,意在以既成事實的態勢達成永遠佔領的目的。這就是日本佔領釣魚島的真實用意!當我們從這一視角去觀察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所作所為時,便不難發現,日方關於這些島嶼歸屬上的舉措頗具戰略意義。因為無論是島嶼周圍海洋資源的經濟價值也好,還是小島本身的軍事價值也罷,可以說都對日本有利益悠關的重要意義。

  就海底資源而言,釣魚島周圍海域不僅海底石油儲量巨大,可達30-70億噸,而且其漁業資源也十分豐富,年可捕量達15萬噸,有人曾經斷定,釣魚島附近水域的石油資源使之“有可能成為第二個中東”。這種誘人的憧憬,足以令人為之冒險。進入90年代,隨著《聯合國海洋公約》的簽訂,200海裡專屬經濟區制度的確立,日本海上擴張意識日益膨脹。而日本實現擴張的策略就是佔領島嶼從而獲取島嶼擁有的海洋區域。

  日本國內一些出版物對此有過明確的表述。日本海洋產業研究會編寫的《邁向海洋開發利用新世紀》一書中,公然將一些有主權爭議和位置重要的島嶼,作為“對擴大與前蘇聯、朝鮮、韓國、中國等鄰國海洋經濟區的邊界線起到重要作用”的關鍵所在。該書還露骨地提出,假如達不到對這些島嶼的主權要求,“日本海洋經濟區隻限於4個主島海岸200海裡水域內。”日本將減少200萬平方公裡海洋經濟區域,僅擁有250萬平方公裡的管轄海域。就此日本外務省也承認,如佔有釣魚島,日本將大大增加專屬經濟區的管轄范圍。以釣魚島為基礎,日本才可以與中國分劃東海大陸架,多約20多萬平方公裡的海洋國土,並進而攫取東中國海油氣資源的一半!無怪乎有人將釣魚島視為日本染指東海大陸架豐富資源的唯一根據地。這就是日本無理強硬堅持釣魚島主權歸屬的首要因素。

  然而,首要並非是唯一的。促使日本對釣魚島主權強硬立場尚有政治和軍事方面的原因。從軍事地理學的角度來看,釣魚列島有著十分重要、但並不為人多知的軍事價值。眾所周知,在我大陸國土的海洋方向,形成一道大陸外緣天然的屏障。在這一串島嶼的中段,我東海方向的正面,正好是琉球群島和台灣島,它們加上日本九洲島使我東海海區與太平洋分隔。琉球國曾與我國有2000年的歷史淵緣和500年的藩屬關系。

  后者是廣泛存在於中國與周邊鄰國關系史上的一種特殊的國家形態,在19世紀80年代之前,琉球國一直向中國中央政府呈進貢品。但在1879年,一直企圖實現海上南下擴張政策的日本實現了它對琉球的覬覦已久的吞並野心。琉球一失,我台、澎等島的安全即顯危象:完全暴露於日本南下擴張征途的正面。終於,在甲午之戰以后,台、澎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雖然二戰之后日本將台灣歸還給了中國,並且無法突破戰爭罪責給其帶來的種種限制。

  但時至今日,日本國內的一些右翼勢力仍然叫嚷“台灣歸屬未定”。如果日本軍國主義勢力全面復活,日本再次成為世界軍事大國,台灣和我國大陸的東部必將首先受到威脅。這樣,處在台灣東北120海裡,介於琉球群島和我大陸及台灣省之間的小小釣魚島,其潛在的軍事價值必定會令世人瞠目。事實上,在今后釣魚島的軍事價值將會日益突出。在戰略意義上,該列島可以為日本利用、作為日再次侵略台灣的橋梁或前進基地﹔也可以成為我保衛國家東海方向安全、遏制日本擴張勢力南下的前哨。

  對日本來說,由於它是一個地形狹窄的島國,因此防御縱深十分短淺。其內陸任何地方距海岸都不超過120公裡。在戰爭爆發時極易受到來自各個方向空中與海上的襲擊,故日本基本上屬於一個無縱深可資防守的國家,在二戰后期,日本就已吃過這種國土地形之苦,盟軍利用它給日本本土以沉重的打擊。因此,從一方面來說日本急欲擴大其軍事防御的范圍,使其軍事力量前出四島建立前沿,才可對其海上安全更加有利。

  從另一方面講,日本佔領和控制釣魚島可以將其所謂防衛范圍從沖繩向西推遠300多公裡。這正符合日本一些人企圖推行海上擴張政策的政治意圖。以此日本軍隊可以對我國沿海地區和台灣省的軍事防御實施艦、機的抵進偵察與監視、從而使我方的防御活動陷入被動。同時,正如日本著名軍事評論家小山內宏所指出的,釣魚島既適合建立電子警戒裝置,也可設置導彈。這意味著日本可在此建立一個本土以外的軍事基地,而這毫無疑問是針對中國、並對我產生重大威脅的一種結局。可以說,日本方面正是認識到了上述軍事價值,所以早在70年代就將釣魚島及其附近海域劃入其警戒范圍,並將釣魚島列入了日本的軍事控制圈內。

  對我方而言,釣魚列島處在台灣島東北最遠端,直接與琉球諸島相對,在地理位置上,它正處於我國大陸與日本沖繩之中,東西各距200海裡。其前沿位置不僅對台灣島的軍事防御意義重大,而且對我國東南沿海方向的安全也有重要影響。從國土防衛的角度上講,島嶼是大陸的前沿,在戰爭中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琉球群島距離我東部沿海一般僅300-500海裡。二戰后,美國已將它建成美軍西太平洋軍事“島嶼鎖鏈”的中心環節之一,戰后美海軍一直在沖繩中城灣基地駐扎著包括5個分隊的太平洋艦隊第一兩棲大隊。美國一直注視這裡為戰爭期間進攻遠東地區的“橋頭堡”,已經對我東部沿海地區的安全構成巨大威脅。

  如果釣魚島再被日本永久霸佔,為美日安保體制下迅速發展的日本軍事力量得以據此向西擴張,在可預見的將來,很難說其不對我國的安全構成潛在或現實的威脅。從國家利益的長遠發展看,大陸與台灣一定會統一。台灣回歸祖國之后,台灣海峽對我國國防建設所起的作用將會大大改觀,我軍將有可能利用台灣島和台灣海峽優越的地理位置,加強我國防實力,甚至將其作為中國沿海實施作戰的依托,相反,如果日本依托距台灣島僅120海裡的釣魚島對海峽進行監視,甚至對我利用海峽進行軍事行動實施干擾,將嚴重削弱海峽軍事功能的發揮,也將大大不利於我國東南沿海的安全,同時也會對我跨出第一島鏈的未來海上發展受到更大的制約。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釣魚島的戰略價值是重大的,它不僅在於島嶼本身7平方公裡的主權標志,而且在於其潛在的經濟與軍事價值。因此,無論從經濟發展的角度,還是從國防安全的角度,我們都必須保衛釣魚島的主權所有,絕不能容許日本的染指和霸佔合法化,這乃是國家利益的要求。

  這次在太平洋公海上發現的礦床,位於夏威夷海岸的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的深3500米到6000米的海底泥中。據加藤副教授調查表示,研究了從78處地點採取的2000多個樣本,從這些樣本中都發現了高濃度稀土。

  而且整個礦床的面積是日本國土面積的30倍,為1100平方公裡,是陸地上的稀土埋藏量的800倍。兩公裡的淤泥就可滿足日本一兩年的稀土消費量。該小組在調查中還發現,從深海海底泥中打撈並提取出這些稀土相對較不是很困難。但是因為位於公海上,由哪個國家進行開發還需與其他國家進行調整。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