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程萬軍:李天一的墮落如“八旗子弟”般不可避免

2013年07月12日09:5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在關於李天一案的評論中,不少人認為,這個年輕人本是“好苗子”,是被家長毀了,被家庭教育耽誤了。本人無意為將軍歌手辯護,但卻認為,即便是“特權家長”,“把孩子毀了”也未必是他們的意願。

在關於李天一案的評論中,不少人認為,這個年輕人本是“好苗子”,是被家長毀了,被家庭教育耽誤了。本人無意為將軍歌手辯護,但卻認為,即便是“特權家長”,“把孩子毀了”也未必是他們的意願。

那麼,李天一的問題到底是出在哪裡呢?

這不由令我想起一個歷史人群:八旗子弟。

“八旗子弟”本是名詞,前清時代表“榮耀”,晚清時代表“敗家子”。

關於“八旗子弟”的墮落,后人以為,是王爺們沒有教育好自己的兒女,或者國家沒有讓這幫子弟接受社會兵營鍛煉所導致。而我在閱讀他們的演變史后認為,關鍵因素並非如此,他們的墮落不可避免。

清兵入關,統治中國之后,“八旗子弟”的安置分兩部分:一部分留在兵營,一部分安置社會。走向社會的這批“八旗子弟”,因為別無所長,一不務農,二不做工,只是在社會游蕩,逐漸“變形”為紙醉金迷的公子哥——持著折扇、提著鳥籠招搖過市,身后簇擁著家丁打手。

晚清時分,無論是留在兵營裡的“八旗后”,還是走向社會的“八旗后”,已經“惟知抽鴉片、提鳥籠”,什麼樣的丑事都干得出來。

對於“八旗子弟”的蛻變,國家並非沒有察覺。清朝歷屆領導人都試圖挽救“八旗子弟”,他們督促王爺們加強對子女的教育,並組織了不少“社會鍛煉”運動,希望以此來讓那幫子弟保持“艱苦朴素、驍勇善戰”的作風。

譬如雍正時期,發布“京旗移墾”政策,組織“京旗移墾”運動,把居住在京城一帶的閑散旗人,移往東北從事農業墾殖,自食其力,一是為了減輕國家的財政負擔,二是為了讓這幫子弟經受勞動鍛煉。希望重振八旗威風。

然而,總體收效甚微。京城這些子弟們沒有幾個願意去,即便去了,也空手而歸,繼續等著皇家供奉。並非沒有家庭教育,也非沒有社會實踐勞動,但是“八旗子弟”的還是不可避免地墮落了。這是為什麼?

清朝“八旗子弟”間,有句流傳幾百年的口頭禪,即“漢人無累,旗人有累”。所謂“累”者,即“資本、老本”也。意思是“漢人沒資本、老本,他們有資本、老本”。

“八旗子弟”所仰仗的“累”,用現在話言之就是:特權與既得利益。父輩們壟斷了社會資源、無需公平競爭、王二代們坐享其成、隨心所欲。

通讀李天一的成長經歷,與幾百年前的八旗子弟何其相似,他以下等生成績,卻進了頂級校“人大附中”,在這所學校裡,他乘坐老師才能坐的電梯。他上課愛接話茬兒,和阻止他玩手機的老師起沖突。經常爆粗口,令班長頭痛不已……

本來出過一次事后,打人勞教一年后,收斂了一些,但一回到那個特權環境,老毛病又犯。

唯一例外是他在美國留學經歷。在美國校園裡,李天一的家庭背景顯得不那麼特別了。甚至沒人關心他的父母是誰。

可惜他受不了“失寵”的生活,從美國退休,又回到“眾星捧月”環境中。花天酒地。喝酒行樂又成為常態,夜店去久了,出了“輪奸案”。

可見,與“八旗子弟”這個歷史最具代表性的“犬子群”一樣,他們的蛻變,其根本由來不是因為王爺們沒有教育好他們的子女,而是因為“天然有累”所導致的必然結局!

(注:本文轉載自“程萬軍--鳳凰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分享到:

(責編:鄒雅婷)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