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鬆野豐:調整社會結構幫中國經濟可持續【2】

2013年07月22日08:49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字號:

摘要:縱觀當今局勢,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任務依然任重而道遠。學者不能隻看GDP增長率和宏觀經濟數據。

提高產業附加值是從很久以前的“五年規劃”中就提出並作為目標的政策,即所謂的通過自主創新政策進行巨額的研究開發投資,每項技術都向上提高一個水平。這也造就了具有產品競爭力的產業和技術。但從整體來看,中國產品的附加值不能算是得到提高。而實際上產品的附加值中,國際供應鏈的構筑戰略是關鍵。沒有實務經驗的政府不能制定這種戰略,企業必須自主制定。

近些年,外資對中國投資額停滯不前。雖說表面看總額沒有減少,但除去房地產投資額,來自日美歐等國家的新增投資額在減少。這有可能對中國產業發展和提高附加值的目標產生很大影響。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比起跨越國境的投資行為,各國都更傾向於調整本國的產業結構。近些年,中國的對外投資在不斷增長,其中大部分都是為獲得資源和技術的投資以及面向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對外投資本來是應該以通過化解貿易摩擦和推行企業國際化來增強競爭力為目標而進行的,而中國卻沒有達成這種效果。

低增長也要能保持穩定

我也不是在說日本和歐美發達國家的經濟結構有多麼優秀,而是想說成熟市場經濟國家在實現擴大內需、節能以及提高產業附加值的目標過程中,並沒有依賴政府的政策,而是靠企業和社會自主實現。中國是經濟大國,擁有充裕的財政資金,卻沒有形成自主實現經濟結構轉變的社會結構,那是因為政府對於所有產業的過度參與。

縱觀當今局勢,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任務依然任重而道遠。學者不能隻看GDP增長率和宏觀經濟數據。中國經濟的課題其實就是中國的社會問題。在政府制定所有的規劃並通過實行強力政策來運營經濟方面,今天的中國已經規模過大。

對於現在的中國,比起維持經濟增長率,更為重要的是改善社會結構。必須成為GDP增長率即使是2%,社會也能保持穩定的經濟體。筆者認為中國經濟不會大規模崩潰。但是,以這種體制發展下去的話,就很有可能落入“中等國家陷阱”。▲(作者是清華大學·野村綜研中國研究中心理事、副主任)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