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9日13:40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字号:
摘要:微博等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为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和交锋提供了新的媒介和技术条件。无须谈虎色变,但必须注意把握社会思潮交锋在我国的特殊内涵和意义。 |
网络时代,一切都似乎更新得太快。
微博——140字的思想文化新阵地。
自2009年8月“新浪微博”内测版推出,微博正式进入网民视野以来,方方面面的人和事,遍布微博热议榜,见证了微博的传播力、渗透力和影响力。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月15日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54.7%。
虽然微博仅以140字的文字量更新信息,但谁也不敢轻忽这140字的影响力。微博传播的草根性、碎片化、即时性、裂变性,使它具备了新媒体的优势,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微动力。但它本身也有局限性,需要正确、客观地认识。
如何认清微博的优劣?对情绪化宣泄与各种思潮如何引导?如何让微博这一思想文化阵地成为影响历史进程的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