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评论

中评社:历史热,无休止喧闹有多少价值?【3】

2013年07月02日13:57来源:中评社字号:

摘要:这些年来,严肃历史书的发行量上升,说明通俗说史确实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关注之后,就有更上一层楼的问题,通俗说史过热只能是暂时的现象。

历史教育不能脱离情商教育,它不是奥数,必须投入现实生活,乃至投入大自然中,才能有所体悟。

真正的学者应该坚守冷板凳

北京晨报:对于严肃出版,当下读者不太买账,做这套文库岂不是费力不讨好?

陈连营:推出严肃的学术著作,这是出版工作者的社会使命,有这么一个窗口,我们就要尽绵薄之力。现代社会传播的方式有很多,人人都可以讲历史,但没有理想支撑,就会越走越歪,就会与正确的价值观相偏离。

历史只是一个小领域,但社会发展需要借鉴历史经验。深读历史,对现实问题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时代需要更深层的历史研究,需要学者们去除浮躁,发扬传统学术的冷板凳精神。

北京晨报:《明清史学术文库》中选了许多老一代学者的著作,他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陈连营:确实如此。你从这套书中就可以看出来,什么是传统的治学精神,老一代学者是如何运用史料的,下了功夫的书,总会站得住脚。比如文库第一辑中选了孟森先生的《清代史实六考》,非常扎实,有创见,完全是用传统方法做出来的成果。孟森先生用文言文写作,读起来有难度,可哪个清史爱好者不读他呢?为什么就没影响他著作的普及性呢?这值得我们反思。我们认为,多出版这样的作品,可以起到净化学术空气的作用。

为何大家不肯下死功夫

北京晨报:今天严肃史学成果少,是否也有社会需求少的问题?

陈连营:应该说,今天史学发展相对跟不上社会的需求,现在研究者有国家资金支持,很多资料已经数字化,以清史为例,个人文集5000多种,很多都有电子版,检索非常方便,学者的物质条件也大大提高了。老一代学者吃不饱,缺经费,依然能推出经典著作,为什么今天的学者就不行?

在今天,未研究的历史课题还有很多,国家投入也很多,可学者不能集中精力,甚至许多大型项目做得也很潦草,抄来抄去。

北京晨报:对于学术抄袭,好像现在也没什么好办法。

陈连营:抄袭这件事,大家都在骂,可骂完依然抄,发现了也没用。写一篇文章,被抄袭了,找过去,最多表示个歉意,连正式道歉都没有,该怎么解决,也没有下文。长此以往,大家对抄袭也就麻木了,可不尊重原创,谁还肯下死功夫呢?

分享到:

(责编:牛宁)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