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崔子都:中美隻有講“道”“理”才能建互信

2013年06月13日14:21來源:環球網字號:

摘要:中國的戰略思維就是把握和認識這個“理”,不違背它,成功后也國強不霸,不干過頭事,過猶不及。

信究竟為何物?有人說“信”左旁為“人”,右旁為“言”,即人要尊守自己說過的話。事實上,他們看的不夠仔細,這左邊站的是一個人,表示的是個人態度。若面對兩個人、全社會乃至全世界的人時,就要與時俱進,循義而行。《史記》記載,有個男子叫尾生,同一女子約好在橋下見面,不巧天降大雨,女的覺得尾生不會這麼傻,如此大雨還會去橋下等她,索性就留在家裡;尾生不這麼想,男的吐口吐沫滿地是釘,說到做到,不僅按時赴約,而且大雨致水漲后還不走,最后抱著橋墩被淹死。世人謂尾生守信而非義。《論語·學而》篇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復”即踐言,意思是諾言隻有符合“義”時才應兌現。孟子講的更直白,“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中國傳統文化認為,世界存在一個無所不包的“道”;“道”在具體事務中的運行便是“理”。中美關系的“理”是由兩國的軍事、政治、經濟、自然條件、文化、歷史,和各自同其它國家的關系等因素作用后,形成的一種客觀必然性。它無色、無味、無形,但卻決定中美兩國的發展趨勢和正確行動;換言之,當上述條件一定時,中美隻有這麼做才合理。

中國的戰略思維就是把握和認識這個“理”,不違背它,成功后也國強不霸,不干過頭事,過猶不及。過去幾百年來,世界霸權象換走馬燈,原因是它們不清楚這個道理。美國遠涉重洋來亞洲圍堵(或再平衡)一個處在上升階段的中國,並要大獲全勝確像不勝酒力的人喝高后產生的幻覺。它想永保世界的一,不做第二,便要對目前處在第二位的及時下手。西方文化講自由、權利、幸福和上帝等,這些多是個人的情感或欲望。個人或宗教意志即使以國家形式出現,也還是主觀意志。用主觀意志去撬客觀必然性就是用胳膊去擰大腿。

“理”之用為“義”。“義”者宜也。中美關系的“義”就要在交往中深刻領會“理”,然后選擇最適合的政策、策略和行動去成全它,處處事事恰如其分。這種對“義”的期待便是“信”,做到的是守信,雙方都這樣才能建立起戰略互信。人員往來給中美關系注入人文因素。仁者愛人,愛人要和樂,為使交接合適,應以禮節之。譬如,聽說密啟爾下次要攜女兒隨奧巴馬總統訪華,中國民眾肯定歡迎她們,也期待彭麗媛能出面接待;這不是空泛的面子問題,而是民眾此時對“義”的期待,非如此有人會怪她失信失禮的。

中美有不同歷史和文化。中國人自出生時起,就開始自覺或不自覺地探索追尋這個不可逃脫的人生道理。並在其中尋找由歷史、政治、經濟、社會乃至純粹偶然因素決定的屬於自己的“理”。然后牢牢把握它,並以自己最完美的方式,從容不迫地演繹它,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和社會價值,從而達到個人和社會,自己和自然的高度和諧。美國人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方式,他們崇拜上帝,任意選擇性傾向;但這不等於說他們愛什麼中國人就要愛什麼。更不能以他們的標准決定中國的某些需求應先得到保護;某人的權力高於另一些人,某人的話語權應該受到特別重視。中國目前的確存在官員腐敗,社會分配不公平和風氣不好等問題;但這不是因為偏離了西方價值觀,而是因為某些人違背了自己的道理。美國要批評,也要先弄清相關道理,指出如何做才能回歸中國價值,這樣的批評才有善意和建設性,才會受到尊重和重視。

這次習近平主席同奧巴馬總統在安娜伯格庄園會晤,雙方認為中國和平崛起,不僅有利於美國,也有利於世界。顯然,這是兩國元首共同認定的“理”。既然如此,中國民眾會期望,今后美國不要輕啟對中國輸美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不要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中國企業在美的市場准入;不要動不動拿中國說事;更不要挑撥其它國家同中國的關系,並把美國60%的戰艦和軍機擺在中國周圍。這些做法是對付潛在敵人的手段,是把中國的發展看成對美國和世界的威脅,同上述共識相擰巴。當然,中國也要為兩國關系和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努力。期望和現實的差距會因此而縮小。信近於義,其承諾才應兌現。

(作者崔子都是旅美評論人士)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