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邱林:韓國或是安倍“對華包圍圈”的拆台者

2013年07月04日08:52來源:鳳凰博報字號:

摘要:安倍一直熱衷於推進“亞洲自由之弧”計劃,他抱著所謂的“擁有自由、民主、人權等共同價值觀”,期望與美國、韓國、東盟、印度、澳大利亞等擁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共同建立“大亞洲”。

在東北亞,中國、韓國、日本“三角”關系無疑是影響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最重要因素。近來,中韓日“三角”關系出現了一些微妙的弈化,中韓關系似乎在拉近,而中國與日本、韓國與日本關系卻在疏遠。這無疑是對安倍政府實施“對華包圍圈”的遏制。換句話說,韓國是日本“對華包圍圈”的拆台者。

一個明顯特征是,韓國總統朴槿惠上台后,改變了前總統李明博“親美親日”的外交政策,將韓國原來的對外關系排列——美國、日本、中國、俄羅斯,改變為——美國、中國、日本、俄羅斯。在5月份訪問美國后,朴槿惠6月底訪問了中國。這次訪問無可否認的是成功的,使韓國和中國的關系更進了一步。

按朴槿惠的排列,下一步她應訪問日本了。但是,韓國外交人士說,鑒於日本對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態度消極,朴槿惠不會考慮與日本首相安倍會晤。7月2日韓國外交部副發言人韓惠進稱,眼下談論韓日首腦會晤是否會舉行“為時過早”。他表示,對安倍內閣就解決“慰安婦”問題態度消極,以及在歷史問題上沒有展現互信,甚至倒退,使朴槿惠感到失望。

這與過去較為親密的韓日關系形成鮮明的對比。由於韓國與日本都是美國的軍事同盟國,因而韓國一直是“美日韓”戰略框架中的成員。現在,為什麼韓日關系出現了裂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慰安婦”問題,另一方面是韓日因獨島爭端。去年由於前總統李明博登上獨島宣示主權,引發了韓日的外交風暴,導致兩國關系一落千丈。

韓日爭端升級到如此程度,讓韓國和日本的盟友——美國處於尷尬境地。美國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曾發表《美日同盟報告》,主張韓國和日本不應該出於國內政治目的,而重新挑起兩國對歷史問題的分歧和極端的民主主義情緒。這份報告是以美國的觀點來詮釋韓日之間微妙的歷史問題。美國把焦點放在了“牽制中國”上,而把韓日之間的歷史問題當作是次要的。

去年12月,安倍再次出任首相后,一直想拉攏韓國以牽制中國的崛起。安倍的如意盤算是,如果日本把韓國、印度、越南、菲律賓、蒙古等中國近鄰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那麼,就可以形成“對華包圍圈”拼圖中幾個重要節點。通過安倍及閣僚的東奔西走,“對華包圍圈”拼圖的各個節點就將日趨完善。由於部分國家在領土問題上與中國存在爭端,因此,日本與這些國家在利益上可謂不謀而合。

安倍在構建“對華包圍圈”的過程中,始終強調所謂的“共同價值觀”。其用意十分明顯,即用“價值觀外交”構筑“對華包圍圈”。安倍一直熱衷於推進“亞洲自由之弧”計劃,他抱著所謂的“擁有自由、民主、人權等共同價值觀”,期望與美國、韓國、東盟、印度、澳大利亞等擁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共同建立“大亞洲”。

然而,這只是日本的一廂情願。由於日本內閣的一些人不爭氣,不斷侮辱二戰的慰安婦。更令韓國人氣憤的是,日本一些領導人至今都不肯承認日本在二戰侵略亞洲國家所造成的災害。日本要與韓國搞好關系,但又不表示絲毫誠意,安倍說要促進和韓國的關系,也隻有淪為“說說罷了”。

6月28日,日本共同社發表題為《韓國總統訪華先於訪日 日本擔憂陷孤立》的文章認為,韓國就歷史問題對日本進行了強烈譴責,以習近平主席為首的中國領導班子有意通過宣傳中韓間的親密關系,給國際社會以日本在東亞地區陷入孤立的印象。

這一觀點,與安倍政府一直力求與共同擁有民主主義理念的國家開展“價值觀外交”,背道而馳。朴槿惠的訪華似乎“顯露出了如今的日韓關系之冷”。與韓國間的冷淡關系成為安倍政府最大的難關和“對華包圍圈”最重要部分的漏洞,日本政府對被視為安倍的“對華包圍圈”中“最重要部分的漏洞”顯現感到焦慮和意外。

在朴槿惠總統走進中國、贏得人心的同時,安倍政府卻在詆毀歷史、大搞“對華包圍圈”,這讓人難以接受。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對安倍搞的“對華包圍圈”要有清醒的認識,不僅要在軍事上有所准備,也應該及時地展開“外交反擊戰”,主動拉近與韓國等周邊國家的關系,讓這些國家成為日本“對華包圍圈”的拆台者。

(注:本文轉載自“邱林--鳳凰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