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何小手:期待“法的精神”

2013年07月16日07:12來源:新民晚報字號:

摘要:民眾追求司法公正的熱情從未像現在這麼濃厚,這並非偶然,因為上述案件從不同維度展現了中國司法的痼疾。聶樹斌案是中國司法的陳年舊賬。

  何小手

  “如果社會公平正義的底線一再突破,老百姓還有什麼夢?”這是主持人孟非在微博上的感慨。近來唐慧案、聶樹斌案、劉志軍案、曾成杰案等先后成為輿論焦點,其中涉及對判決結果和司法程序的質疑,大案雲集,司法備受考驗。

  民眾追求司法公正的熱情從未像現在這麼濃厚,這並非偶然,因為上述案件從不同維度展現了中國司法的痼疾。聶樹斌案是中國司法的陳年舊賬,在新聞媒體頻繁的報道與追問下,此案至今沒有結果。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一方面因為案件過去多年,司法偵查難度大,另外則表現出司法部門在糾錯與問責方面的遲鈍。

  唐慧案展現的是底層民眾的司法弱勢,她所獲得的支持至今多屬於“人性關懷”,因為各項司法制度盤根錯節,其工具性大大減弱。上訪者受到信訪制度的啟發,在依賴制度渠道維護權益的過程中卻遭遇勞教制度的阻擊。涉及信訪的案件,人們總是呼吁“信訪不如信法”,這其實是理念引導,在現實中,信訪的作用,仍然強大。信訪目前仍是底層民眾的支柱之一,如今對信訪制度的存廢尚無定論。賦予民眾上訪的權利的同時,不應又為地方截訪提供司法便利。唐慧案或許是信訪案件中微不足道的一個,但他們的悲情反映在活生生的普通國人身上,並因此引發司法界人士對唐慧的不懈聲援。

  司法若不公正,那它不但不是福音,反而是災難。曾成杰案“秘密”處決的傳聞甚囂塵上,長沙中院被質疑不懂法,而更深入的討論則指向死刑執行這一隱秘話題。曾成杰和劉志軍因此被一並討論,司法界人士重提經濟犯慎用死刑,長沙中院在執行死刑過程中的“倉促”表現,是否尊重司法程序,或是出於其他考慮?

  此前有商業領袖主張“在商言商”,其潛台詞耐人尋味,如今曾成杰的遭遇引發同情,一位商界人士評論道:“在商言商或許可以言出暫時的利益和清淨,但言不出法治,言不出公平,更言不出長久的安全。”  當司法不公成為一部分人的生活經驗,輿論影響司法的傾向也會存在。此前在朱令案中,無論是網友的猜測還是媒體的部分報道,都被視為干擾司法,而在李天一案中更是出現了大量不實傳聞。在健全的司法環境下,“法的精神”不會被其他因素所左右,近來一系列案件所引發的輿論反響,以及在此期間出現的民間“干擾”熱情,反証了中國的司法某種現狀,在強調實施憲法的今天,備受關注的大案能否做到公正,將直接影響民眾對司法的信心。

  (原標題:期待“法的精神”)

分享到:

(責編:吳楊、鄒雅婷)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