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评论>>博采众长

蒋丰:日中两国的技术都是从“山寨”起步

2013年06月19日10:49来源:凤凰博报字号:

摘要:在此之前,我就与中国一所大学的老师是笔友,经常通信交流。借着参加国际贸易博览会的机会,我们得以见面。

 

日本有这样一所历史悠久的国立大学,在电气、通信和情报等教育研究领域都非常有特色,是一所不多见的全心全意培养理工科高技术人才的学府。这所学校的传奇性不仅于此,日本最初的GPS汽车导航系统、中国人在博览会上看到的第一批会弹奏乐器的机器人等,都是出自该校毕业生之手。该校校长梶谷诚,自上世界80年代在成都首创“日中机械电子学讨论会”,20多年来为中日两国的机械电子交流提供了宝贵渠道。在谈及有意见认为,“中国是在‘山寨’日本技术”的时候,梶谷诚坦言道,“技术领域的东西最初都是在模仿、‘山寨’中成长起来的。日本当年也是一样。”

企业、机关、大学三位一体培养博士

日本新华侨报:您曾指出,日本的博士培养体制正在面临危机。这个危机指的是什么?为脱离危机,您曾建议日本应该“产学官”一体共同培养博士。具体的操作方法呢?

梶谷诚:日本博士的传统出路是这样的,先在大学里埋头苦读,取得博士学位后留在母校里就业,或是到大规模的国立研究机构工作。然而如今,日本各大学里的教师职位越来越少,国立研究机构的招聘名额也在减少,因此就出现了即使拿到博士称号也找不到就业单位的现象。这就是我所强调的“危机”所在。现在,日本媒体也经常报道这个现象,这是一个新出现的日本社会问题。

由于不好就业,所以近年来报名考取博士学位的人才越来越少。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还是需要有能考取博士学位的人才的。在参考其他国家的做法时我就发现,其他国家不仅是大学以及研究机构里有博士,企业及政府机关也愿意招聘博士。

一般来说,能够考取博士学位的人,都是具备创新精神和一定能力的人。如果企业只想墨守成规的话,自然是不需要博士的。但从眼前的日本发展趋势来看,已经到了需要打破固有模式,进行创新的时候了。事实上,企业不肯聘用博士,也是造成日本经济发展迟缓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建议“产学官”,也就是除国立、公立、私立大学外,日本的经济企业界及地方政府都应该多聘用博士。

为了能让经济企业界和地方政府积极聘用博士,日本各大学也应该改变教学方针。从前大学培养出来的博士一般只适合做研究者、学者,今后就要培养出能适应经济企业界的博士才行。但这光靠大学自身也是办不到的,需要有企业为其提供协助。现在,我们正在小范围内进行这样的尝试。

这种尝试也还存在另一种目的,就是活跃日本的地方经济。如果你到过日本的地方城市就会发现,很多小商店的门都是紧闭的,有时候想喝一杯咖啡都找不到地方。要改善这种现象就得依靠当地经济企业界人士、中小企业的力量,而且要联合当地的人才汇聚中心——大学也一起行动才行。“产学官”即地方中小企业、地方大学、地方政府一起联手,在培养博士的同时又可以活跃地方经济,而且最好是培养那种有热情的,下定决心要致力于重振地方经济的博士人才。如果这样的尝试能够多创造出几个成功事例,相信今后不管是大学还是企业还是自治体,都更愿意积极合作。现在我们正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大学、更多的企业都参与到这种尝试中来。

分享到:

(责编:吴杨)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