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18日09:35來源:鳳凰周刊第472期字號:
摘要:以民生建設為切入點,力促民族和解,維護社會穩定,屢屢刷新各項經濟社會發展指標。三年過去,新疆屢屢刷新各項經濟社會發展指標,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今日新疆治理依然如履薄冰。 |
內地經驗移植新疆
“其實新疆不穩定的重要原因是貧困”,曾多次前往南疆偏遠地區調研的青年教師蘇萊曼認為,“貧窮就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沒有上升的空間。沒有出路,人就會變得越來越極端,不但很容易被煽動起來,還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這種情況在南疆的和田、喀什和克州等地表現更為突出。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幾片綠洲上,密集居住著700萬少數民族群眾,由於缺乏語言競爭力,這裡的多數青少年幾乎找不到進入現代工商業的就業機會。隨著內地廉價豐富的物資和規模化資本的涌入,生活在傳統農業社會的當地人面臨人口與就業的雙重壓力,完全無法融入現代社會。而雙語教育的長期效果最終顯現,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時間。
失業率畸高還讓愈來愈多的人群深陷非正當營生,甚至蔓延至內地。“切糕黨”、“新疆小偷”等現象,給內地造成治安問題的同時,也嚴重損害了新疆形象。而隨著內地與新疆交流日益活躍,新疆人被歧視現象發生的幾率大大增加,影響了“7.5”后民族關系的修復以及新疆的向心力。
在張春賢入疆前的2009年,新疆GDP隻有4200億元,僅相當於內地一個二線大城市的經濟總量。當時,石油石化一業獨大,民營經濟發展嚴重不足,全疆90%以上的縣市財政不能自給,對中央財政依賴很大。
當地官員期待,張氏治湘時有效調動資源給湖南經濟帶來的積極變化,能夠被再次移植到新疆。
新疆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這些資源並沒有令當地人真正獲益。2012年2月,新疆公開拍賣巴裡坤三塘湖特大整裝煤田探礦權,國內兩家企業以320億元的價格購得149.5億噸煤炭資源。這是新疆首次探索有償出讓煤炭資源的使用權,目的是讓當地人能夠分享資源紅利。
新疆擁有資源優勢,但資源優勢並不必然是產業與經濟優勢,真正轉化為財富需要很多外在條件。比如煤炭,目前新疆已探明煤炭儲量為2.19萬億噸,佔全國煤炭儲量的42%左右,四大煤炭基地也在此布局。但長期以來,新疆奉行資源導向型戰略,產業鏈條短,前續和后續產業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加之當地脆弱的環境承載能力,使得開發一度陷入僵局。
國家曾提出“疆煤東運”的發展戰略,將新疆煤炭東運至內地,然而卻受困於長距離的交通運輸壓力。這種情況下,“煤從空中走,電送全中國”的“疆電外送”就成為破題之舉,而打造遠距離、大規模輸電的電力高速公路便是實現“疆電外送”的最佳通道。
2012年5月13日,繼2010年750千伏新疆與西北電網聯網工程正式投運,這一天又有兩項“疆電外送”特高壓工程開工。建成后的電力通道將把西部邊疆與遼闊的中原、東部沿海緊密相連,正式開啟大規模“疆電外送”。
“疆電外送”工程和750千伏電網建設的快速推進,也讓中電投、華能、國電、神華、華電、大唐、國投等能源企業加大了在疆的煤電等產業投資,加快在疆電廠項目建設,為“疆電外送”工程提供電能供應。據測算,三條特高壓直流項目可拉動疆內投資達3000億元,建成后每年外送電力將達2500萬千瓦,年消耗原煤6800萬噸。
基於環保考量,新疆已經對生態敏感縣實行了差別化的考核政策。據當地官員介紹,他們今年的考核,昭蘇縣和特克斯縣兩個縣不作GDP考核,這在新疆其他地區是沒有的。這兩個縣是傳統的農牧區,其中,昭蘇草原是全國四大草原之一。
新疆甚至不惜立法,鐵腕治理工業對環境所造成的危害。作為新疆首個經國家核准的煤制天然氣項目,慶華集團煤制天然氣一期工程目前已全部竣工,預計今年6月就能產出合格的天然氣。但就是這樣一個煤制天然氣示范項目,當初也曾因萬事俱備隻欠“環評過關”而久拖不決。該集團負責人在回應環保問題時稱,公司總投資279億元的煤制氣項目中,有10%即27億元規劃用於環保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