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19日10:49來源:鳳凰博報字號:
摘要:在此之前,我就與中國一所大學的老師是筆友,經常通信交流。借著參加國際貿易博覽會的機會,我們得以見面。 |
技術人才要能從人與機器兩方面考慮
日本新華僑報:我了解到,在二戰前,日本電氣通信大學就作為無線電信講習所存在。戰后,伴隨著日本電子通信產業的發展,講習所也變成如今的大學,並且培養出很多電氣通信領域的工程師和專家。如今,日本的半導體產業開始走下坡路,眾電器商們也在苦苦應戰,您如何看待這種現狀呢?
?谷誠:即使是現在,日本的電信技術還是優越和領先於世界的。就拿大家都在用的智能手機來說,發明手機的是美國的,但手機裡的很多零件都要依賴日本制造。
但是呢,日本在這方面存在一個弱項,就是不會考慮技術的整體價值,不知道現在人類對什麼最感興趣,最希望能擁有什麼東西,最想通過技術創造怎樣的價值觀等等。舉了例子來說,日本制造的汽車性能很好,但沒怎麼考慮到汽車與人的關系。其實人駕駛汽車的過程,也是人與汽車進行溝通的過程。如果能創造出更容易與人溝通的汽車,那麼自然就會讓汽車變得更為安全、方便。那麼汽車制造就僅限於人與汽車之間嗎?其實也不然,也要考慮到道路的情況。道路不好也不利於駕駛。
在日本,能這樣綜合性的、全方面的去考慮的技術人員還太少。一般人通常考慮如何提高機器以及零件本身的能力,讓人去配合機器的進步,而不是讓汽車來配合人的能力。我校在培養學生時,不光要求他們掌握硬件技術,也要求他們掌握軟件知識,就是希望他們都能成為可以從人與機器兩方面考慮的專業人才。
現如今,要開發、創造出一項好的產品,光靠某個人或某個領域的專家是不可能完成的,這需要很多方面的專業人才來共同合作。於是人與人的溝通也很關鍵。為此,我校開設了一個新學科,叫做“綜合信息學科”,重點培養能認識到溝通重要性的,有興趣與機器、與人進行溝通的技術人才。能從這種觀點、這種角度去考慮問題的,我們電氣通信大學應該說是第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