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博採眾長

蔣豐:日中兩國的技術都是從“山寨”起步

2013年06月19日10:49來源:鳳凰博報字號:

摘要:在此之前,我就與中國一所大學的老師是筆友,經常通信交流。借著參加國際貿易博覽會的機會,我們得以見面。

 

日本有這樣一所歷史悠久的國立大學,在電氣、通信和情報等教育研究領域都非常有特色,是一所不多見的全心全意培養理工科高技術人才的學府。這所學校的傳奇性不僅於此,日本最初的GPS汽車導航系統、中國人在博覽會上看到的第一批會彈奏樂器的機器人等,都是出自該校畢業生之手。該校校長?谷誠,自上世界80年代在成都首創“日中機械電子學討論會”,20多年來為中日兩國的機械電子交流提供了寶貴渠道。在談及有意見認為,“中國是在‘山寨’日本技術”的時候,?谷誠坦言道,“技術領域的東西最初都是在模仿、‘山寨’中成長起來的。日本當年也是一樣。”

企業、機關、大學三位一體培養博士

日本新華僑報:您曾指出,日本的博士培養體制正在面臨危機。這個危機指的是什麼?為脫離危機,您曾建議日本應該“產學官”一體共同培養博士。具體的操作方法呢?

?谷誠:日本博士的傳統出路是這樣的,先在大學裡埋頭苦讀,取得博士學位后留在母校裡就業,或是到大規模的國立研究機構工作。然而如今,日本各大學裡的教師職位越來越少,國立研究機構的招聘名額也在減少,因此就出現了即使拿到博士稱號也找不到就業單位的現象。這就是我所強調的“危機”所在。現在,日本媒體也經常報道這個現象,這是一個新出現的日本社會問題。

由於不好就業,所以近年來報名考取博士學位的人才越來越少。但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還是需要有能考取博士學位的人才的。在參考其他國家的做法時我就發現,其他國家不僅是大學以及研究機構裡有博士,企業及政府機關也願意招聘博士。

一般來說,能夠考取博士學位的人,都是具備創新精神和一定能力的人。如果企業隻想墨守成規的話,自然是不需要博士的。但從眼前的日本發展趨勢來看,已經到了需要打破固有模式,進行創新的時候了。事實上,企業不肯聘用博士,也是造成日本經濟發展遲緩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建議“產學官”,也就是除國立、公立、私立大學外,日本的經濟企業界及地方政府都應該多聘用博士。

為了能讓經濟企業界和地方政府積極聘用博士,日本各大學也應該改變教學方針。從前大學培養出來的博士一般隻適合做研究者、學者,今后就要培養出能適應經濟企業界的博士才行。但這光靠大學自身也是辦不到的,需要有企業為其提供協助。現在,我們正在小范圍內進行這樣的嘗試。

這種嘗試也還存在另一種目的,就是活躍日本的地方經濟。如果你到過日本的地方城市就會發現,很多小商店的門都是緊閉的,有時候想喝一杯咖啡都找不到地方。要改善這種現象就得依靠當地經濟企業界人士、中小企業的力量,而且要聯合當地的人才匯聚中心——大學也一起行動才行。“產學官”即地方中小企業、地方大學、地方政府一起聯手,在培養博士的同時又可以活躍地方經濟,而且最好是培養那種有熱情的,下定決心要致力於重振地方經濟的博士人才。如果這樣的嘗試能夠多創造出幾個成功事例,相信今后不管是大學還是企業還是自治體,都更願意積極合作。現在我們正盡可能的讓更多的大學、更多的企業都參與到這種嘗試中來。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