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衛重山:中醫視角下對腐敗問題的探討【2】

2013年06月27日14:07來源:求是理論網字號:

摘要:腐敗問題歸入中醫理論,當屬於“瘡”、“瘍”等內生的疾病。人體與國家一樣,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在自身的運轉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些致病因素,比如人體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國家機構運轉過程中產生的一些不良因素。

“瘡”、“瘍”與腐敗問題的相關性我們可以從歷史來探究。遠古時期,國家是國君個人的財產,國君任意支配財物,完全不存在什麼腐敗之說。戰國時期公儀休拒魚的故事,說明此時有了對清廉的贊賞。但是還沒有對“腐敗”的定義以及相應的口誅筆伐。到了漢代,酷吏的風頭蓋過了貪官。晉朝石崇豪富,人們只是抨擊他奢侈,卻沒有人抨擊他財富的來源。直到唐宋,開始有了對官員牟取不義之財的抨擊。明朝對腐敗的治理達到一個頂峰。可見,歷史上的腐敗問題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一步一步膨脹的。這與青春痘類似,在生理活動的一個階段,必然出現這些問題。而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原因就在於人體的機能水平達到了一個質變的狀態。為何春秋時期不見“腐敗”案件的記載呢?因為當時的社會生產力還不足以支撐貪污、受賄等行為。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貪污、受賄等行為開始出現並擴大。而隨著生產力的繼續發展,社會信息通透性增加,一些原本秘密的經濟往來也會曝光,在這種情況下,腐敗才能夠真正地從源頭進行遏制。

近年來,中國進入了腐敗多發期。注意,此處用詞是“多發”。“多發”與“多”不同,后者僅表達這一事物在數量上的水平,而前者還表達了發現與處理的過程。2012年全國懲治貪官達14萬人。二十年前這個數字遠沒有這麼高。這就類似於前面所舉的歷史的例子,生產力水平限制了對腐敗的遏制。今天的社會生產力與技術水平,能夠讓信息在短時間內為人民所共享,同時由於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監察部門得以監控行賄所必需的資金流動。這都在客觀上幫助了反腐事業的發展。因此,在更高的生產力水平下,很多腐敗案件被發現和查處。這就類似於人體青春期以前,由於少火不夠熾烈,不足以熏蒸淤血為膿,而青春期來到以后,則足以完成這一過程。淤血對人體終究有害,但是在少火熾烈到一定程度以前,卻始終難以去除。或者,等待青春期到來,或者通過外界輸入的藥物,來促使正氣“托毒外出”。而妄用扶正藥物又存在一個問題,即容易導致陽亢灼陰,造成人體陰虛火旺。也就是說,傷害最小的方式,依然是依靠人體自身的生長發育。即使用藥,也要使用符合客觀規律,能夠促進人體這一生理過程的藥物。而比之於國,則意味著,要通過種種手段,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通過生產力的發展來達到治理腐敗的目標。而加強監督,僅僅是一種后期堵漏的手段。

三、發展生產力治理腐敗的邏輯脈絡

一個有目共睹的事實是,當代許多發展中國家都效仿了發達國家的社會制度,但是腐敗現象並沒有得到遏制,甚至更加嚴重。從中醫理論的角度來看,這就是典型的治標不治本。

事實上,發達國家在歷史上也都經歷過一個腐敗嚴重的時期,而這一時期的制度,與今天一樣是民主代議制。因此西方的腐敗,並沒有因為制度而被遏制,而是終結於他們生產力的發展。古語有雲: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適用於全世界。因為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與意識形態。人們在衣食等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被滿足以后,自然就會去關注更高層次的需求。比如個人的歸屬,自我的實現等。而這些高層次需求在得到滿足的過程中,對於腐敗等問題的不滿也就隨之出現了。追求高層次需求的人越多,對腐敗的制約也會越大。因此要想制約腐敗,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的需求層次,才是一個具有根本意義的方式。須知腐敗是社會問題,社會問題的解決,是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結果,而不僅僅當歸究於制度。

四、小結

需要強調的是,筆者在這裡從中醫角度來分析腐敗問題以及治理的方法,並非是為腐敗開脫,而是要讓大家注意這個歷史的脈絡。同時也要注意,當前中國雖然進入了托毒外出的階段,但是遠未把體內之毒排清。須知,在瘡瘍化膿階段是最疼、最難受的。必須等到膿瘡破潰並愈合以后,這個托毒外出的過程才算結束。雖然當前階段反腐的“托毒外出”是在生產力持續發展狀態下的客觀規律,但是,任何客觀規律都是隻有在人的主觀能動性影響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趨利避害。因此,當前階段,反腐敗的弦不能鬆,不僅有體制內的反腐,網絡反腐的趨勢也要保護,很多在網絡上被揭露的案件無疑起到了加速托毒外出的作用。這個趨勢當然是好的。所以,在嚴格制止網絡謠言的同時,對於查有實據的反腐言論是要支持與保護的。如此,方為托毒外出之最佳助力。

大國崛起,如同陰平陽秘,要求內部的哲學矛盾斗爭和諧穩定有度有序才能實現,長久的穩定發展中,包含著短暫而激烈的托毒外出過程,這正是唯物辯証法中相互斗爭又相互依存原理的反映。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