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謝國忠:過去十年中國未出現有競爭力的企業【2】

2013年06月28日09:18來源:鳳凰博報字號:

摘要:這些年,不少企業要賺錢都想著找政府,拉關系。整個市場機制被破壞了,行業核心競爭力不是產品,而是與官員的關系,經濟效益自然下降。

慢增長是挑戰也是機遇

2008年金融危機是個重要的拐點,世界經濟尤其中國經濟從高增長轉入低增長階段。

如今,大部分公司的盈利模式依賴市場需求,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就難以存活。其背后的原因是公司生存根基不牢固,隻不過,這個問題一度被高增長高通脹的飛速發展所掩蓋。中國經濟進入平穩增長階段,公司也需要在思維方式和發展模式上轉型。

過去十年,中國沒有出現有競爭力的企業,有名的中國企業都是上世紀90年代出現的。現在不少公司的盈利模式通常是先負債經營,如向銀行借款、發行債券等,通過杠杆效應提高企業的每股利潤,等待市場需求暴漲的時候大賺一筆。公司間的同質化現象很普遍,這種模式長遠而言不會成功。

當下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是,中國企業家變成了電影明星,隔三差五出現在雜志封面、人物訪談節目。在中國,到處自我宣傳有一定的經濟意義——出名可以借錢。全世界隻有中國的公司收購海外公司是通過借錢進行的,這種經營模式都是在玩資本游戲。

企業家不務正業,難出好公司,對經濟也有長遠的負面影響。一輪跑馬圈地結束后,企業家的出路在哪兒?

事實上,中國要走的路還很長,企業家能做的事還很多,關鍵在於中小企業要找到自身價值。舉個例子,當下食品安全問題人人自危,這就是商機。如果有家公司能做出真正的放心食品,何愁不發財?其實機會非常多,中小企業需找到自身價值,做自己專長的事情,並堅持不懈,十年磨一劍。

我對中國的未來還是非常看好的。老百姓吃苦耐勞省吃儉用,在全球而言生產力很高,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國的機場出票員、超市收銀員工作效率比國外的高,勞動力成本卻遠遠低於國外水准。

中國經濟的命根子——對外貿易也依舊強勢。中國加入WTO后,世界制造業向中國轉移。雖然如今貿易增長減緩,但相比東南亞的基礎設施落后,中國在貿易方面仍有很強的競爭力。而一些化工制造行業回流美國的現象也僅為特例,不會對中國造成較大威脅,畢竟中國一個工人一年的成本為6000多美元,而這只是美國工人一年的醫療成本。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