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8日09:18來源:鳳凰博報字號:
摘要:這些年,不少企業要賺錢都想著找政府,拉關系。整個市場機制被破壞了,行業核心競爭力不是產品,而是與官員的關系,經濟效益自然下降。 |
當下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也一去不復返,企業家們該如何應對?我在與一些企業家交流的時候,經常聽到這樣期待的聲音:“國家會出什麼樣的政策推動經濟增長?”
固然在過去20年,中國企業靠政府出台刺激政策熬過了一個個低谷期。但如今,地方政府負債率高,生產能力嚴重過剩,刺激經濟政策難再力挽狂瀾,“等待政府出台政策”的心態亟待改變。企業不能指望政策,而是要修煉內功,把產品做好。
城鎮化並不是拉動此輪經濟增長的關鍵,資源的重新配置——限制政府花錢,讓老百姓有錢花,才是關鍵。目前的稅制改革減少的稅收如九牛一毛,在我看來,要動真格,先減稅1萬億元,(其實這不算多,隻相當於中國GDP的2%。)例如個人所得稅的稅率可從45%降到25%。中產階級是未來社會穩定的核心人群,他們才剛站穩腳跟,個人所得稅就將他們一腳踩死。
看空城鎮化、城市群
在很多人看來,城鎮化是拉動中國經濟新一輪增長的關鍵,其實不然。發改委公布的2012年中國城鎮化率為52.6%,事實上,中國的城鎮化已經進行得差不多了。
中國城鎮化體現在很多方面,包括造房子。截至去年年底,全國住宅用地中在建面積26.16萬公頃,未開工面積10.05萬公頃。按照人均25平方米的居住用地僅計算在建面積,也足夠10億人居住,中國的房地產已經過剩了。實際上,人口依舊朝大城市聚集,現在的農村幾乎看不見青壯年的身影了。
最近,又耳聞“城市群”的概念。所謂城市群,就是幾座城市的聯合體,這並不能扭轉空城景象。以日本為例,新干線的建成聯通了東京和一些小城市,卻沒有如想象中帶動小城市的發展,更多的年輕人離開家鄉,來到了東京。由此可見,城鎮化未必能推動中小城市經濟的發展,反而可能加速其衰落的進程。“城市群”的熱炒是為了炒高房價。
這些年,一些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財政,靠地吃飯成了慣性思維。企業同樣如此。許多公司表面上有很多盈利模式像食品加工、物流運輸等,深究下去,其實是靠土地盈利的。細看上市公司的報表,不少盈利較好的背后都在搞金融、搞土地。
近年來,房價之所以節節攀高,關鍵在貨幣超發。2009年以來,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印鈔機”。2012年,全球新增貨幣供應量中國佔近一半。今年3月末,中國廣義貨幣(M2)余額已達103.61萬億元,首次突破百萬億元大關。
與中國房地產緊密相連的是貨幣供應量和供求關系。我認為中國的樓市高點已經過了,因為中國出口高增長和貨幣高增長的時期已經過去,未來中國貨幣增加能有10%就不錯了。中國房地產業已進入長遠的熊市,像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的市中心房價升值的可能性還有,但對中國整個房地產市場就不要再做升值夢了。如果手上有空房子,現在趕緊賣了。拿這筆錢,辦一家真正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