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8日07:18來源:環球時報字號:
摘要:中國媒體在非洲的擴張不應被忽視,新華社已成為在非規模最大的外國通訊社,孔子學院也在非洲生根發芽。然而從長期看,或許最具影響力、最不為人察覺的是中國政府規模龐大的獎學金項目,它在過去10年迅速擴大。 |
英國《衛報》7月5日文章 你肯定看到過以下新聞標題:中國傾銷廉價假貨、偷走工作機會,中國將再次殖民我們。其中一些論點有時是正確的。但是,形象不關乎事實,而關乎感覺。中國已明白轉變在非洲受爭議形象的重要性。
有幾項舉動值得注意。中國媒體在非洲的擴張不應被忽視,新華社已成為在非規模最大的外國通訊社,孔子學院也在非洲生根發芽。然而從長期看,或許最具影響力、最不為人察覺的是中國政府規模龐大的獎學金項目,它在過去10年迅速擴大。現在約有1.2萬名非洲學生得到中國政府支持,正在中國學習。這是一個驚人數字,超過其他任何國家。
我們要問的是,非洲學生在這裡做什麼?誰是真正的受益者?為回答這些問題,我採訪了一些正在中國學習的學生。
來自南非的瑪巴薩在中國傳媒大學參加國際傳播碩士課程學習,此前他是南非某省政府的官員。中國政府承擔了他所有學費、往返機票、住宿費和餐費,每月還為他提供250美元的補助。瑪巴薩說:“這裡有很好的教育體系。大多數教授都曾在美國和加拿大進修。我們可以了解東西方世界的觀點。”
獎學金項目始於2009年,大多數非洲學生仍隻有30多歲。中國對獎學金接受者的挑選標准(工作經歷和政治背景)意味著未來幾十年內,這些畢業生中的許多人將走上權力崗位。中國經歷將使他們能更好地應對中國企業和官員,或許更傾向於與中國人溝通。
但中國不應期望事情按照自己期盼的方向發展。同在傳媒大學留學的坦桑尼亞學生薩勒赫說:“我們將受到在華經歷的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會支持中國。我們是祖國未來的領袖,將會為祖國的利益謀劃。”(作者西蒙·阿麗森,伊文譯)
原題:改變中國在非形象,一次一名學生中國在非洲遭遇形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