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2日07:38來源:中評社字號:
摘要:韓國前外交部長刊文稱,中韓兩國距離的拉近是重要的。作為全球的領導者,中國在傳統地緣區域內的策略需要作出調整。因此,中國對朝鮮的政策需要調整,要讓朝鮮行為規范,否則在國際上協調解決朝核問題就是空談。 |
文章認為,此舉加深朝鮮對中國經濟依賴的同時,也使朝鮮領導人認為中國不願在核問題上對其施壓。因此朝鮮開始挑舋,遂有了2010年的天安艦和炮擊延坪島事件。文章認為,中國對朝鮮的忍耐在其年初進行新一輪核試驗后達到極限。自此,中國的對朝政策進入了新的階段。
習近平罕見地公開批評了朝鮮的核野心。文章指出,雖然中國仍然將朝鮮視為戰略緩沖,但中國全球大國的地位迫使其重新檢視朝鮮。文章稱,前中國國務委員唐家璇曾指出,朝鮮半島的無核化比穩定更重要。
文章認為,對朝戰略轉變對中國全球戰略有正面影響,也是習近平提出的“新型大國關系”的前提。在中美問題之中,朝鮮問題是影響兩國互信的頭號敵人。
文章稱,如果中美希望在核問題上擺脫朝鮮的控制,就應該用四到五年時間共同制定應對朝鮮“可以在遠程導彈上裝載微型核彈頭”的時間表。但問題是,如果朝鮮核能力逼近上述水平,美國一定在西太平洋靠近中國的地區增強導彈防御力量,致使中美關系緊張。
文章認為,中國不願面對這樣的結果。因為在深化中韓關系的基礎上,中美長期安全對抗的代價比短期戰術性支持朝鮮作為緩沖國的好處要大。盡管朴槿惠訪華沒能減少兩國在朝鮮核問題上的分歧,但也為兩國拉近距離奠定基礎。
文章認為,中韓兩國距離的拉近是重要的。作為全球的領導者,中國在傳統地緣區域內的策略需要作出調整。因此,中國對朝鮮的政策需要調整,要讓朝鮮行為規范,否則在國際上協調解決朝核問題就是空談。反之,中美和中韓關系都會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