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5日13:55來源:學習時報字號:
摘要:目前在堅持群眾路線、聯系服務人民群眾方面所存在的突出問題,特別是有的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一些領導干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突出,奢靡之風嚴重等已引起人民群眾強烈不滿的問題,恰恰為我們黨破解這一歷史課題提供了動力和契機。 |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刷新黨風的一系列舉措,讓全黨振奮。新一屆中央領導憑此不僅使人們強烈感受到了決策層對改進黨風的決心,更展現了全黨通過制度新路以保証黨的群眾路線長效落實的願景。
黨的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傳家法寶和看家本領,是我們黨領導中國革命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基本資格和能力,是黨永恆的生命線。
1940年,“不官、不黨、居第三者地位”的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訪問延安,短短幾天時間就為延安的一代新風所打動,預言“假如更多的人象他們那樣刻苦耐勞、埋頭苦干,我們中國一定可以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並從此把拯救民族和國家的希望寄托在了共產黨身上。但他在《南僑回憶錄》中也提出了自己的擔心,“然陝北地貧,交通不便,商業不盛,地方非廣,故治理較易風化誠朴。設中共若握著東南富庶市場,區域廣大,不知能如此廉潔,興利除弊,為人民造福如延安之精神乎”?
后來黃炎培先生與毛澤東關於歷史周期率的談話,實際上也暗含了這樣的憂慮。包括美國軍事考察組結束延安之行后,曾經向宋美齡盛贊中共治下的延安新風,宋美齡聽后不屑地說,那是中共還沒有真正嘗到權力的滋味兒。言外之意,中共一旦掌握政權嘗到權力的滋味后,也不會好到哪兒去。
無論是善意的提醒,還是惡意的嘲弄,都的確提出了一個無法回避的嚴峻問題,即黨一旦執掌了國家政權成為執政黨以后,還有辦法延續這些好的作風而不脫離人民群眾嗎?有辦法不走進“興勃亡忽”的歷史周期率嗎?
其實,我們黨早在延安整風時期就探索和思考過這個重大課題,並積累起了豐富的經驗和堅定的自信。這種經驗和自信集中反映在了毛澤東對黃炎培的答復中,即中共能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支配,因為我們已經找到了一條新路,這條新路就是民主。隻有讓人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隻有人人起而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應該說,革命戰爭時期群眾運動曾顯示出其巨大生命力,成為中國共產黨人最為有效的對敵斗爭活動方式,也成為了落實黨的群眾路線和發揮黨的群眾工作優勢的有效形式。既然群眾運動可以成為動員組織人民群眾戰勝敵人的法寶,在成為執政黨后,群眾運動是不是可以成為我們黨繼續堅持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的有效辦法,成為執政條件下發展民主政治和領導人民群眾當家做主的有效形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