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博採眾長>> 正文

誰在統治美國?【4】

2014-06-12 08:06: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檢驗理論假說

  獨特的數據集存在使這種經驗性努力成為可能,本文作者之一季倫思近年來因一個不同但相關的目的整理了這些數據。他的意圖是評估“富有”人群、貧民和處於收入分配中層的人對公共政策的影響力。

  季倫思和一小隊研究助理收集了大量多樣化政策案例的數據:1981—2002年之間對可能的政策變化的傾向性做過全國性調查的1779個案例。所有1923個案例都符合四項標准:支持或反對的兩分態度、政策的明確性、與聯邦政府決策相關、措施絕對而不模糊。在1923個原始樣本中,1779個案例符合另一項標准,即為被調查者提供收入分類,不設計憲法修正案或最高法院的判決(可能要求非常不同的決策過程),涉及明確的政策變化,而非部分的,或含糊存在或不存在實際變化的情況。這1779個案例不構成包含所有可能的政策變化的樣本(那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我們認為他們與評估政策上的公共影響力非常相關。其中包含的政策不限於狹義的華盛頓“政策議程”。與此同時,既然它們被認為是值得做民意調查的問題,就更可能是相對顯著的問題,普通公民對此更可能有真正的意見,並實施自己的政治影響力。

  季倫思在每一個案例上都使用了原始調查數據根據收入水平評估反饋。為了應對各次調查中收入分類方法的不同,他使用了二次邏輯回歸技術,分別評估收入分布百分比第10%(非常貧窮)、50%(中位數)、90%(相當富有)的受訪者的回應。

  在此,我們用這些政策偏好數據來測量上述理論傳統中研究的兩個作為主要政策影響因素的獨立變量。雖然並不完美,但我們相信是令人滿意的。

  排在收入50%上的受訪者的政策偏好,即中等收入者的偏好,很好地反映了平均偏好(或者更准確地說,是非制度化的美國成年人的平均水平),這是多數選舉民主理論的核心。在所有收入與偏好的關系是單調的案例中,以及所有兩者完全沒有系統性關系的案例中,中間收入受訪者的偏好與中間偏好的受訪者是一致的。在剩下的案例中,兩者非常接近。

  我們相信,在收入90%的“富有的”美國人的偏好能夠有效地被視為富有或極高收入的美國人的代表,能夠被用來檢測經濟精英理論的主要預測。誠然,收入90%的人既不是巨富也不是精英,按照2012年美元水平計,季倫思所說的“富有的”受訪人每年的家庭收入隻有約146000美元。然而,從他們的政策偏好與中等收入水平者的偏好差異程度上看,我們認為,在中等收入水平者與真正的富豪之間的差距可能是相似但更大的。

(責編:宋勝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政治偏好,政治參與權,切尼斯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揭秘!世界各國文藝兵和勞軍拉拉隊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全國最美“校花”掃描第二期--青島篇 (高清)

揭秘!被“踢出”豪門的女星 豪門棄婦現狀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