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7日13:27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如果还原历史的真相,将复杂的问题复杂化,有很多值得花时间去细细言说的东西。 |
这次选择企业家还是有相当的主动性,当时上海的预备立宪公会领袖就是张謇和汤寿潜这些人,汤寿潜是浙江人,就是领导修了第一条上海跟杭州之间的沪杭铁路,因为修这条铁路一分钱工资也没拿,一分钱的贪污都没有,所以他当年有极高的声望。当时上海的商界的代表像沈缦云、李平书、王一亭,后来都参加了辛亥革命的上海独立,其中沈缦云是上海商界的代表,他在第二次国会请愿运动时,到了北京城,而且见到了一个军机大臣,他们之间的对话,登在报纸上面,就是谈论为什么不马上开国会,开国会就可以解决中国的目前面临的最急迫的问题。他们给出的理由无非中国国民程度不够,所谓国民的素质不够,跟今天的说法是一致的。第二次对话也是这个时候,跟首席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有一个对话,内容接近,也登在当时的报纸上,谈完以后,他对记者说了一番感慨,说,锅里水将要烧开了,里面的鱼还不知道,我以后再也不来了,就是表示跟清政府,跟朝廷没关系了,后来沈缦云就转向了革命,资助于右任创办了《民立报》。这一轮的选择,其实企业家阶层原本是选择君主立宪,但是结果发生了辛亥革命,当革命发生之后,他们大部分人都选择了顺势而为,不再坚持原来的君主立宪立场,而是赞同了共和立宪,赞同了民国,包括张謇,包括汤寿潜,他们两个都做了南京临时政府的内阁总长,包括沈缦云沈这些人,都在上海政府担任了重要职位。
他们原本在制度选择上是主动的,最后当形势发生剧变之后,他们在被动当中仍然保持了相对的主动性,保持了尊严,因为最后他还是可以选择跟清政府站在一起,或者做出另外的选择,但是他们顺势而为,这个顺势而为,我觉得对整个民国的转型起了特别大的作用,保持了整个社会转型的稳定性,因为这批人,他跟今天的企业家阶层有一不一样的地方,这批人不光是代表了资本,他们不光是当时新兴企业的代表,他们更是中国士绅阶层的代表,他们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当时革命的结果。革命不是以最惨烈的结果告终,而是以相对较为温和有节制的方式告终,辛亥革命成为有节制的革命,流血较少、死人较少,最后是以几方妥协告终,包括隆裕太后也妥协了,他们是退位下来了,不是被枪打走的。尽管是在武力的压力下面,在整个社会的压力下面,由此我理解就是晚清跟民国前15年之间,有一种延续性,中间没有断裂,他们做出的选择是相对温和有节制的,这一轮的选择,我称之为良性互动,从1900年,或者1895年到1927年的中国基本上保持了延续性,中间不是断开的。
这个过程当中出现了中国企业史上的黄金时代从1915年到1922年,就是一次世界大战打起来以后,到1922年由于西方资本重新回到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开始被削弱,1915年到1922这个中间不足10年的时间,是他们最好的时间,整个北洋时期中国的社会其实是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军阀之间的混战它是有节制的混战,不是以消灭对方为目标,而是以打败对方为目标。北洋时期的斗争不是那么惨烈的斗争,他给社会留出的空间还是相对较大的,所以我们才可以理解有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也是以和平的方式落幕的,如果不是因为他们都是比较有节制的,比较温和的,那是不可想象的。中国企业的黄金时代也只可能在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