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9日14:32来源:共识网字号:
摘要:其实在这一点上,所谓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伴随西洋化的那些价值观也是一样的。 |
日本战后大发展时期对中国的参考意义
但是问题是,这种胜利到底能保持多久?1980年代土地投机达到顶点,而且工业产品的出口攻势连美国都压倒后,日本经济因为泡沫破灭一下就陷入萧条,政治上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果一直停滞不前。那么到底中国人和中国,是重蹈与日本同样的覆辙,还是把邻居和邻国的失败当做自己的教训,能够寻找到一条不同的前进道路呢?唯有这一点才是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全世界人现在最为关注的地方。
这样的时候,我们日本人正因为走的不是西洋化道路,而是一条中国化道路,所以能就高度成长后与诸位共有的课题,在反省的同时进行讲述。首先是急速工业化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其次是存在于大获成长利益的人和没有获利的人之间不断扩大的差距问题;第三是存在于上述两个问题背后的人口问题。当年1960年代,使日本经济高度增长成为可能的是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自由移动,以及至今还是劳动人口多于高龄人口产生的人口红利。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了,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移动停止后,经济的成长就开始减速,而且城市生活必然带来的少子高龄化,给社会福利是否能够持续带来不安。我相信这一点,对于在人口移动问题上有着户口限制,以及作为计划生育成功的副作用,今后将面临急速少子化的中国各位,肯定具有参考价值。
在高度经济增长期,日本列岛的环境极端恶化。工厂附近的民家玻璃窗被煤烟熏黑,在充满恶臭气味的石油化工厂附近儿童们戴着口罩上学,城市因为大气污染严重太阳都看不见,眼睛也睁不开的日子越来越多,企业放流污染物质引发奇病,政府竟然也置之不管。在那样的危机时候勉强避免了完全破局的,是虽然脆弱但在日本还存在的多元性发挥了效果。学问自由与新闻自由受到宪法保护,社会上存在的言论的多样性,使得公害病的发现和采取对策成为可能。虽然在国家政治层面不可能对自民党政权带来威胁,但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在野党势力在70年前后作为革新自治体掌握了地方的政治,开始正面应对环境问题,其结果国家也坐不住了,也动了起来。作为战后日本的教训,我想把这种与欧美诸国相比虽然受到极大限制,但是在有限范围内还是存在的多元性,最后给国家利益做出贡献这一现象,传达给诸位。
而且,我们必须意识到,基于单一性的社会秩序本身,正是在自己信奉的唯一的信念中,具备有反省自己、相对化自己的机制,才能发挥效用。孔子也说过:“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比如说如果要以儒教的德目来搞政治的话,那么首先为政者自身应该不断反省自己的统治是否合乎那些德目,如果有过失就必须改正。同样,一个国家如果要高举自己的某种理念,就应该承认对照那些理念自己国家的现状总是还有不尽人意之处,为了尽可能使现实接近理念,就要不断努力。相反,如果觉得自己的国家已经体现了那些理想,完全合乎“正确思想”的要求,没有一点问题了,这样的时候,那这个社会秩序所揭示的价值观只不过是堕落为夜郎自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