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博採眾長

傅國涌:企業家階層在轉型時代怎樣選擇【4】

2013年06月07日13:27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如果還原歷史的真相,將復雜的問題復雜化,有很多值得花時間去細細言說的東西。

這次選擇企業家還是有相當的主動性,當時上海的預備立憲公會領袖就是張謇和湯壽潛這些人,湯壽潛是浙江人,就是領導修了第一條上海跟杭州之間的滬杭鐵路,因為修這條鐵路一分錢工資也沒拿,一分錢的貪污都沒有,所以他當年有極高的聲望。當時上海的商界的代表像沈縵雲、李平書、王一亭,后來都參加了辛亥革命的上海獨立,其中沈縵雲是上海商界的代表,他在第二次國會請願運動時,到了北京城,而且見到了一個軍機大臣,他們之間的對話,登在報紙上面,就是談論為什麼不馬上開國會,開國會就可以解決中國的目前面臨的最急迫的問題。他們給出的理由無非中國國民程度不夠,所謂國民的素質不夠,跟今天的說法是一致的。第二次對話也是這個時候,跟首席軍機大臣慶親王奕劻有一個對話,內容接近,也登在當時的報紙上,談完以后,他對記者說了一番感慨,說,鍋裡水將要燒開了,裡面的魚還不知道,我以后再也不來了,就是表示跟清政府,跟朝廷沒關系了,后來沈縵雲就轉向了革命,資助於右任創辦了《民立報》。這一輪的選擇,其實企業家階層原本是選擇君主立憲,但是結果發生了辛亥革命,當革命發生之后,他們大部分人都選擇了順勢而為,不再堅持原來的君主立憲立場,而是贊同了共和立憲,贊同了民國,包括張謇,包括湯壽潛,他們兩個都做了南京臨時政府的內閣總長,包括沈縵雲沈這些人,都在上海政府擔任了重要職位。

他們原本在制度選擇上是主動的,最后當形勢發生劇變之后,他們在被動當中仍然保持了相對的主動性,保持了尊嚴,因為最后他還是可以選擇跟清政府站在一起,或者做出另外的選擇,但是他們順勢而為,這個順勢而為,我覺得對整個民國的轉型起了特別大的作用,保持了整個社會轉型的穩定性,因為這批人,他跟今天的企業家階層有一不一樣的地方,這批人不光是代表了資本,他們不光是當時新興企業的代表,他們更是中國士紳階層的代表,他們的態度直接決定了當時革命的結果。革命不是以最慘烈的結果告終,而是以相對較為溫和有節制的方式告終,辛亥革命成為有節制的革命,流血較少、死人較少,最后是以幾方妥協告終,包括隆裕太后也妥協了,他們是退位下來了,不是被槍打走的。盡管是在武力的壓力下面,在整個社會的壓力下面,由此我理解就是晚清跟民國前15年之間,有一種延續性,中間沒有斷裂,他們做出的選擇是相對溫和有節制的,這一輪的選擇,我稱之為良性互動,從1900年,或者1895年到1927年的中國基本上保持了延續性,中間不是斷開的。

這個過程當中出現了中國企業史上的黃金時代從1915年到1922年,就是一次世界大戰打起來以后,到1922年由於西方資本重新回到中國市場,中國企業開始被削弱,1915年到1922這個中間不足10年的時間,是他們最好的時間,整個北洋時期中國的社會其實是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軍閥之間的混戰它是有節制的混戰,不是以消滅對方為目標,而是以打敗對方為目標。北洋時期的斗爭不是那麼慘烈的斗爭,他給社會留出的空間還是相對較大的,所以我們才可以理解有五四運動,五四運動也是以和平的方式落幕的,如果不是因為他們都是比較有節制的,比較溫和的,那是不可想象的。中國企業的黃金時代也隻可能在這個時代。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