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中評社:歷史熱,無休止喧鬧有多少價值?【3】

2013年07月02日13:57來源:中評社字號:

摘要:這些年來,嚴肅歷史書的發行量上升,說明通俗說史確實起到了推動作用,但關注之后,就有更上一層樓的問題,通俗說史過熱隻能是暫時的現象。

歷史教育不能脫離情商教育,它不是奧數,必須投入現實生活,乃至投入大自然中,才能有所體悟。

真正的學者應該堅守冷板凳

北京晨報:對於嚴肅出版,當下讀者不太買賬,做這套文庫豈不是費力不討好?

陳連營:推出嚴肅的學術著作,這是出版工作者的社會使命,有這麼一個窗口,我們就要盡綿薄之力。現代社會傳播的方式有很多,人人都可以講歷史,但沒有理想支撐,就會越走越歪,就會與正確的價值觀相偏離。

歷史只是一個小領域,但社會發展需要借鑒歷史經驗。深讀歷史,對現實問題會有更深刻的認識,時代需要更深層的歷史研究,需要學者們去除浮躁,發揚傳統學術的冷板凳精神。

北京晨報:《明清史學術文庫》中選了許多老一代學者的著作,他們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陳連營:確實如此。你從這套書中就可以看出來,什麼是傳統的治學精神,老一代學者是如何運用史料的,下了功夫的書,總會站得住腳。比如文庫第一輯中選了孟森先生的《清代史實六考》,非常扎實,有創見,完全是用傳統方法做出來的成果。孟森先生用文言文寫作,讀起來有難度,可哪個清史愛好者不讀他呢?為什麼就沒影響他著作的普及性呢?這值得我們反思。我們認為,多出版這樣的作品,可以起到淨化學術空氣的作用。

為何大家不肯下死功夫

北京晨報:今天嚴肅史學成果少,是否也有社會需求少的問題?

陳連營:應該說,今天史學發展相對跟不上社會的需求,現在研究者有國家資金支持,很多資料已經數字化,以清史為例,個人文集5000多種,很多都有電子版,檢索非常方便,學者的物質條件也大大提高了。老一代學者吃不飽,缺經費,依然能推出經典著作,為什麼今天的學者就不行?

在今天,未研究的歷史課題還有很多,國家投入也很多,可學者不能集中精力,甚至許多大型項目做得也很潦草,抄來抄去。

北京晨報:對於學術抄襲,好像現在也沒什麼好辦法。

陳連營:抄襲這件事,大家都在罵,可罵完依然抄,發現了也沒用。寫一篇文章,被抄襲了,找過去,最多表示個歉意,連正式道歉都沒有,該怎麼解決,也沒有下文。長此以往,大家對抄襲也就麻木了,可不尊重原創,誰還肯下死功夫呢?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