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王岳川:中國“三和文明”遭遇西方“三爭文明”【2】

2013年07月04日14:05來源:中國青年報字號:

摘要:西方的“三爭文明”認為:人我之間是競爭,群體之間是斗爭,國際之爭是戰爭﹔而中國文化的內在精神是“三和文明”——在家庭是和睦,在群體社會中是和諧,在國際間是和平。

有相當西化色彩的當代中國文化,既不是純粹的美國消費主義文化,也不是歐洲式的貴族古典文化,更不是中國傳統“依仁游藝”的人本文化,而在變成不中多面的雜糅文化。這一后殖民話語的“文化中斷”,將使國人文化認同與文化尋根成為問題糾結之所。全盤西化者的文化巨型想象有著這樣的圖景:“全盤西化”似乎成為東方的未來圖景,有極端者甚至曾提出要改漢字為拼音、奉基督教為國教,從而無差別地與世界“接軌”。在這種民族虛無主義和文化失敗主義的心態下,中國的國內問題被西方看得過於嚴重。

中國的文化安全與中國周邊國家的軍事安全緊密聯系。在西方“三爭文明”的主導下,諸如朝核問題、東海局勢、台灣問題、南沙群島糾紛、克什米爾問題、伊核問題、巴以爭端等,都成為從亞歐大陸的亞洲部分引發的突出的國際問題。中國文化不應再亦步亦趨地追逐西方潮流,必須揚棄西方的現代文化與后現代的低俗性和虛無性。

撒切爾夫人生前說過:中國不會成為世界的超級大國,“因為中國沒有那種用來推進自己權力,從而削弱我們西方國家的具有國際傳染性的學術,今天中國出口的是電視機,而不是思想觀念”。她從西方中心主義的立場看中國,認為:中國的知識體系不能參與世界知識體系的建構,不能成為知識生產的大國。即使在巨大的經濟崛起中,中國充其量也隻能成為一個物質生產大國,但在精神文化生產和創新乃至輸出上,仍是個無需重視的小國。這提醒我們,西方人不太看重一味提升物質財富和金錢爆發,更看重一個大國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和文化輸出的力度。

如果說過去一直是西方在影響著中國,那麼從現在開始,中國應向海外向西方強力介紹中國文化,讓更多人認識、了解和欣賞中國文化。這樣,世界才會認識到:經過汰變的中國文化,不是西方人眼中的那種擴張性文化,不是持“中國威脅論”者宣揚的那種沖突性文化,不是19世紀后西方人眼中的愚昧落后、衰敗脆弱的文化。中國文化是有深刻歷史感和與人類文明互動的歷史文化,是具有書畫、琴韻、茶藝等藝術性很強的精神文化,是懷有“天下”觀念和博大精神的博愛文化。(王岳川)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