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俞可平:如何實現有序的民主【2】

2013年07月16日07:13來源:新京報字號:

摘要:我們面臨的改革任務很多,應該抓重點,選擇一些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改革突破口﹔黨內民主是重點突破的領域之一,比如黨內民主中的權力制約問題。

3 要選擇正確的路線

從黨內民主到社會民主 從基層民主到高層民主

在政治生活中,理想的狀態是公民對各級政府都信任,但在現實中,民眾是對中央政府高度信任,對基層政府信任度則偏低。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進行政治改革必須設計一個理性的路線圖。我一直認為有三條路線可供選擇:一是從黨內民主到社會民主。這也是我們黨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一直堅持的,民主發展要選擇一條成本最小、效益最高的路徑,而黨內民主就是一條這樣的路,黨內民主事實上是從核心向外圍的擴展。二是從基層民主到高層民主。中國的基層民主是可控的,代價小。一方面國家有足夠的力量管控地方民主實踐,另一方面基層民主直接針對老百姓,老百姓可以直接受益。在政治生活中,理想的狀態是公民對各級政府都信任,但在現實中,中國與美國正好相反,美國公民是對聯邦政府信任度很低﹔我們是對中央政府高度信任,對基層政府信任度則偏低。“基層不牢,地動山搖”,這種現象必須引起高度警惕。三是從更少的競爭到更多的競爭。民主一定要有競爭,沒有競爭怎麼把優秀的人給選出來﹔我們的民主自然具有中國特色,但縱使最有“中國特色”,民主也離不開選舉和競爭。協商民主當然很重要,但協商不等於排除選舉。

4 要選擇正確的方式

自由和平等是民主政治的兩種基本價值

需要做到六個方面的平衡:既要民主也要法治,既要協商又要選舉,既要自由又要平等,既要效率又要公正,既要參與又要秩序,既要權利又要公益。

選擇正確的民主發展方式要做到六個方面的平衡:第一,既要民主也要法治。民主和法治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是不可分割的,無論哪個政治學家講到民主都離不開法治。無論是西方的經驗,還是我們中國的經驗,無不証明如此﹔

第二,既要協商又要選舉。中國的民主在很大程度上確實是協商性的,這有歷史傳統﹔選舉則是近代以后的產物。但既然是民主,就離不開選舉,二者要結合起來﹔

第三,既要自由又要平等。這又是民主政治的兩種基本價值,過去我們偏重於平等,后來搞改革開放對自由的價值更為強調,現在二者又處於高度的張力之中。

第四,既要效率又要公正,這兩者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價值。改革開放初期,效率問題更加突出,現在公正問題變得更加突出。

第五,既要參與又要秩序。亨廷頓說,政治現代化最大的挑戰就是處理好公眾參與和政治穩定的關系。這兩者之間的張力,我們也已經明顯地感受到了。現在我們就遇到了這個問題,隨著社會群體利益的多元化,公民的參與需求日益強烈,想阻擋參與是阻擋不了的。這就需要有更多的和更通暢的利益表達和政治參與渠道,如果沒有足夠的合法渠道,那麼公民就勢必會利用非正常的,甚至非法的渠道,那就會帶來社會的動蕩,民主參與就有可能失控。

第六,既要權利又要公益。權利是個人的,公民的合法權利是憲法所保障的﹔但我們又要公共利益,因為國家和社會是一個共同體,這兩者之間的關系要處理好,個人權利與公共利益之間要有一個合適的平衡。

5 要選擇正確的策略

成功的改革經驗要上升到制度層面

我們面臨的改革任務很多,應該抓重點,選擇一些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改革突破口﹔黨內民主是重點突破的領域之一,比如黨內民主中的權力制約問題。

首先,要有總體布局,按照主流政治理論來講,就是要科學發展,即經濟的發展要與政治的發展、社會的發展、文化的發展等結合起來。要做好頂層設計,拿出言之有據的合理方案﹔要有一個協調各方利益的綜合決策機構,尤其是在中央層面﹔政府改革應與黨的改革相配套。二是繼續加大試點,以點帶面,也就是“摸著石頭過河”。這是我們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經驗,“摸著石頭過河”的關鍵在於,要總結試點地區的成功經驗,將之上升到制度層面加以推廣。我們現在的很多效果很好的改革往往沒有持續性,問題就在於人走政息,沒有上升到制度層面。三是重點突破,整體推進。我們面臨的改革任務很多,應該抓重點,選擇一些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改革突破口﹔黨內民主是重點突破的領域之一,比如黨內民主中的權力制約問題,我們現在監督講得多了,制約講得少了,特別是對一把手的制約比較少。

總而言之,大家都擔心推進民主會使秩序失控,帶來社會動蕩﹔都希望在推進民主的同時保持社會的穩定。然而,在我看來恰恰隻有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真正推進民主和法治,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才能使民主造福於人民。

□俞可平(中央編譯局副局長)

分享到:

(責編:吳楊、鄒雅婷)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