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评论

王令愉:法国王路易十六,一个善良的专制者【5】

2013年07月01日11:19来源:东方早报字号:

摘要:米涅在《法国革命史》一书中谈到路易十六之死时说:“一个最善良又最软弱的国王,经过十六年半一心谋求幸福的统治之后,在三十九岁上死去了。他的祖先给他遗留下一场革命。他比他的祖先哪一个都更适合于防止或结束这场革命;因为他在革命爆发前能成为一个实行改革的国王,或者在革命爆发后做一个立宪君主。”

革命爆发,是由于路易十六拒绝改革;革命失控,则是由于路易十六不甘心失去权力的反反复复的抵制动作。

路易十六对变革的态度在妥协与反抗之间摇摆,时而强硬,时而妥协,时而搞复辟的动作,不断刺激革命向激进的方向转弯。

在大革命爆发接近两年时,1791年6月20日,君主立宪制宪法通过前,路易十六试图逃离法国,在瓦伦被认出并被截回。这使罢黜国王建立共和制的呼声高涨起来。但大多数人还是希望政治体制平稳转型,建立君主立宪制。9月14日,议会说服路易十六批准了君主立宪宪法。宪法规定:人民选出的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国王行使行政权并兼任最高军事首脑;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司法官行使;废除一切封建制度,取消所有特权;保障公民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

根据宪法,路易十六可以坐稳立宪君主的王位,而且享有行政权和军事指挥权。但他不甘心,试图借助外部力量恢复专制。为此,他积极策动对奥地利的战争。奥地利国王是他的岳父(后来继位的是他的小舅子),是法国大革命坚定的反对者,正在组织反法联盟。路易十六主张对自己的岳父宣战,是希望法国战败,藉此恢复专制权力。当时主导国会的吉伦特派也愚蠢地主张战争,他们是为了保卫和扩大革命成果,为了输出革命。截然相反的目的促成了一致决定。1792年1月14日,法国挑衅性地向奥地利发出通牒;3月25日又发出最后通牒;4月20日法国首先宣战。

正是战争,导致革命失控,把路易十六和君主立宪制推向了绝路。

罗伯斯庇尔的逻辑

战争爆发后,法国在军事上失利,路易十六的企图被人们看得越来越清楚。5月29日,议会通过决议解散了国王卫队。6月8日,议会要求各省派员参加纪念7月14日结盟节并组建结盟军以支援前线。各省选派了两万人集结到巴黎,这些结盟军被激进派控制。

7月25日,反法联军总司令布伦瑞克公爵攻进法国领土,公爵发布了一份由法国流亡的路易十六的拥戴者替他起草的宣言,命令法国人恢复国王的权力。这份宣言刺激了法国人民,给激进派以口实。8月10日,激进派组织结盟军和巴黎民众发起了第二次革命,推翻了巴黎市政府,杀死了国民军司令,攻占了王宫。路易十六成了囚徒。

之后,有人在王宫文件箱内发现王室资助流亡者、向反对革命的贵族提供经费、串通国外势力等证据,激进派坚决主张审判和处死国王。他们组织巴黎四十八个代表团到会场向议会施压。擅长鼓动的激进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议会说:路易应当死,因为祖国必须生。

在激进革命家的鼓动和群众的压力下,国民议会判处路易十六死刑。法国大革命自此也陷入了持续的血腥恶斗之中。最后,远比路易十六专制的拿破仑登场了。法国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内乱和战争、付出上百万人的生命代价之后,又回到了专制统治中。

社会转型犹如飞机着陆。

直到社会危机爆发才被迫而为的社会转型面临着硬着陆的巨大危险。法国大革命就是一次硬着陆。

法国本来完全有可能实现软着陆,大多数人都主张理性和温和转型。但路易十六没有预见到形势的危急,拒绝改革,失去了软着陆的机会。革命爆发后,他又不肯接受失去最高权力的现实,最后失去了一切。

路易十六死在对自己所依存的制度的迷信、迷恋与盲目自信上,而这个制度已经枯朽了,不能依靠了。

长期的专制制度使得民众有暴戾的倾向,政治斗争在他们潜意识层里留下的刻痕是你死我活。如托克维尔所说,“法国是很久很久以来政治生活完全消失的”国家,“个人完全丧失了处理事务的能力、审时度势的习惯和人民运动的经验”(《旧制度与大革命》,241页)。

社会转型究竟是软着陆还是硬着陆,人民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掌握权力的人才有选择的条件和机会。路易十六不肯还权于民,做出了硬着陆的选择,悲剧由此而生。

分享到:

(责编:牛宁)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