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评论

郑永年:“左派”与中国的命运

2013年07月02日13:13来源:联合早报网字号:

摘要:在任何社会,左派都是革命的主力,革命的成功需要左派。在中国也一样,没有左派力量,很难有新国家政权的建立。

左派向往社会公平正义,这谁都不会否认,但左派所想用的那些方法则只会走向反面,前苏联、东欧和毛泽东时代的中国都是这方面的例子。难道中国要重新走一次?

中国正再次上演着激烈而持续的左、右派之争。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党争”是中国社会利益高度分化的产物,无论人们喜欢与否,不可避免。左、右派各执其词,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所存在的严重问题,他们希望、也相信中国可以用他们所提倡的意识形态或者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不过,从历史经验和中国的现实问题来看,左、右派所秉持的意识形态如果被放置于中国的社会实践,都会是以悲剧而告终。从总体上看,在左、右两边,官方至少是官方媒体是倾向于左的一边。不过,执政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左、右派最终都不是共产党所需要的利益,极左和极右最终都会断送中国共产党。这里先来讨论左派思想和力量。

在中国的意识形态光谱中,左派更能迷惑人们。首先,自清末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各种革命和战争状态,而革命和战争自然需要左派思想。尽管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发动的改革开放开始把中国从革命引向建设的道路,但长期革命和战争年代的左派思想已经深入人们的意识,演变成中国社会的集体记忆。其次,尽管执政党早些年已经提出要从革命党转型成为执政党,但这个过程到今天还没有完成。如果转型完成,那么至少在意识形态方面,执政党就不能是少数几个阶级的代表,而是极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代表。因为这个转型还没有完成,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仍然具有浓厚的阶级色彩。因此,在行为层面,人们仍然抱有“宁左勿右”的意识。再者,在很多社会,尤其是高度分化的社会,左派思想较之其他思想更受社会成员尤其是底层社会成员的欢迎,因为左派往往以社会公平正义来规定自身。今日中国社会高度分化,左派思想很流行,这并不难理解。左派所强调的社会公平正义,符合当代中国社会的需要。

正是因为这些因素,改革开放开始之后,历届领导层对左派所能产生的政治影响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尽管左、右派对中国社会都会有负面影响,但左派更甚。这一点,邓小平本人曾经多次强调过。

在任何社会,左派都是革命的主力,革命的成功需要左派。在中国也一样,没有左派力量,很难有新国家政权的建立。但也和其他很多社会一样,中国也面临着左派转型的问题。在确立政权之后,共产党成为了唯一的执政党。在这样的情况下,执政党理应淡化其阶级性,而强调其在调和各阶级利益冲突过程中的作用。建国之后,毛泽东并没有开始这样一种转型;相反,为了在短时期之内建成一个强国,执政党继续用阶级斗争的方式,消灭了市场,通过政治动员来推进经济发展。在早期,这一具有乌托邦色彩的社会大实验也带来了一些成就,但中国社会也为此付出了极其高昂的代价,尤其是生命的代价。在革命过程中,共产党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但一旦成为执政党,其目标不应当是使无产阶级永久化;相反,其目标应当是“消灭”无产阶级,就是说,要通过社会经济的发展,把无产阶级转型成为有产阶级。毛泽东时代的左派社会实践的结果就是贫穷社会主义。

经过三十年的实践,人们终于认识到,贫穷社会主义不是社会主义的目标;相反,社会主义是要追求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共产党开始转型,从以往的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正式开始了向执政党的转型。邓小平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建设一个橄榄形社会结构,或者中产阶层庞大的社会。问题在于,如何达成这个目标?当时的策略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然后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个策略在早期非常有效,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了中国贫穷局面。没有这个策略,中国很难成为今天人们所看到的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分享到:

(责编:牛宁)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