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1日11:19來源:東方早報字號:
摘要:米涅在《法國革命史》一書中談到路易十六之死時說:“一個最善良又最軟弱的國王,經過十六年半一心謀求幸福的統治之后,在三十九歲上死去了。他的祖先給他遺留下一場革命。他比他的祖先哪一個都更適合於防止或結束這場革命﹔因為他在革命爆發前能成為一個實行改革的國王,或者在革命爆發后做一個立憲君主。” |
三級會議改旗易幟
法國人民對三級會議寄予厚望,他們在選出代表的同時還寫了陳情書,一共有六萬多份陳情書。人民的普遍願望是:反對專制主義,要求制定限制國王權力的憲法﹔建立全國代表機構決定征稅和制定法律﹔改革稅收和司法制度﹔保障個人自由和出版自由﹔實行地方自治等(第91頁)。
路易十六隻想通過三級會議增加稅收,解決財政困難,絲毫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願望和准備,也沒有意識到人民爭取權利的強烈願望所蘊含的巨大能量。
三級會議於1789年5月5日開幕,路易十六在開幕式上除了強調國家困難、要求增加稅賦外,對政治體制改革閉口不談。
在國王講話之后致詞的掌璽大臣巴郎登則明確說,“有人利用流言蜚語夢想改變君主政體不可移易的原則”,他要求與會人員要“憤然摒棄這些危險的改革”。
國王和掌璽大臣的講話使第三等級代表清楚了:指望國王改革無望。於是,他們自行宣布三級會議為國民議會,擁有國家主權,未經國民議會批准不得征稅等。
這一行動顛覆了波旁王朝的政權,但它具有合法性。國王隻代表幾十人的家族,而第三等級代表的背后是兩千四百五十萬法國人民。
對於第三等級代表的顛覆之舉,路易十六立場強硬,接連發表三次重要講話,不承認國民議會及其做出的決議,並准備動用武力。但巴黎人民站在國民議會一邊,在巴黎的近衛軍也傾向人民,有傳言巴黎民眾要向凡爾賽進軍,路易十六才沒敢輕舉妄動。由此,三級會議變成國民議會並擁有國家最高權力成為既成事實。
法國改旗易幟了。
路易十六不甘心改旗易幟,他一方面暗自調動軍隊,一方面撤了傾向改革的大臣內克爾的職。這兩個舉動令巴黎民眾恐懼和憤怒,意識到被鎮壓的危險在即,於是走上了街頭。一個名叫德姆蘭的年輕人站在椅子上向人們提起了一百多年前國王查理九世對新教徒的血腥鎮壓,他號召大家拿起武器。就這樣,大革命的風暴被一個站在椅子上演說的年輕人卷起來了。人們到處尋找和搶奪武器彈藥,巴黎市政府也被民眾奪權。
7月14日,發生了法國大革命的標志性事件——攻打巴士底獄。
巴士底獄隻有寥寥幾個犯人和一百多名士兵。民眾攻打巴士底獄,一是聽說巴士底獄有很多武器彈藥,一是有傳言說巴士底獄的大炮要向民眾開火。
攻打巴士底獄是法國大革命流血的開始。進攻者死了近百人,守衛者在投降后有幾個人被殺,還有一個革命領導人因有人懷疑他通敵而被槍殺。革命啟動了,理性和程序就被甩到一邊去了。
攻打巴士底獄引起連鎖反應。一個多月時間,法國三十多個較大城市中百分之九十的市政府被奪權,農村還發生了暴力和搶劫事件。
巴黎的暴動特別是近衛軍站在民眾一邊,使路易十六不得不妥協。他屈尊到國民議會宣布已下令撤離軍隊,又召回了被撤職的內克爾。他還親自從凡爾賽趕到巴黎向革命民眾表達誠意。
革命如何轉向失控
路易十六由於拒絕改革失去了領導和把握政治體制轉型的主導權,但他如果能認清歷史大勢,正視現實,甘心做一個與國民議會分享權力的國王,也不會被送上斷頭台。
即使在巴黎民眾攻打巴士底獄后,當路易十六從凡爾賽來到巴黎時,民眾還是高呼“國王萬歲”。歡迎橫幅上把路易十六稱作“法國的父親”、“自由人民的國王”(第115頁)。
在法國大革命爆發兩年后,當路易十六在制憲會議上致詞表示要忠於君主立憲憲法時,代表們還真誠地高呼:“國王萬歲!”
法國大革命最激進的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庇爾在路易十六出逃並被截回的瓦倫事件后,依然不反對君主立憲。他說,“隻要讓我們革命的性質所培養的愛國主義能自由地發展,我就不怕王權,甚至也不怕王權在一個家族中世代相傳。”后來,羅伯斯庇爾堅決主張廢黜並處死國王,路易十六最終被送上斷頭台,革命變得越來越血腥,是革命失控的結果。
革命為什麼會失控呢?